第六四五章 大忌

全旭自然不怕得罪那些士紳,因為死人不會反抗,也沒有能力反抗。

其實,全旭早就想動河南了,河南有著太多的人力資源,只是一直騰不出手來,現在有機會,把這些垃圾都清理了。

縉紳們怎麽看他他根本就不在乎,因為他知道,崇禎不爽這幫吸血鬼也很久了,這種既能出名又不必冒太大風險的事情不幹是傻子!

隨著福王被抄家,那些上躥下跳,不時刷著存在感的皇親國戚們,這下偃旗息鼓了。河省封了七個王,璋德府的趙王,開封府的周王,鈞州府(河南禹州市)徽王,衛輝府的潞王,全旭都沒有動,僅僅動了福王。

因為福王擺明了跟全旭對著幹,一看這些藩王不敢,縉紳們怒了,文臣集體憤怒了,紛紛上奏崇禎要求將全旭拿下追責。

眾多言官禦使紛紛跪在朝堂前,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向崇禎哭訴道:“陛下,國朝歷來只有厚待士子縉紳,此乃大明立國之本,如今那個奸佞借賑災之名對士子縉紳橫加欺壓,肆意勒索打殺,這是要破壞大明的國本啊!若不盡快將他們拿下,還大明一個朗朗乾坤,大明國將不國啊!”

至於溫體仁,眼觀鼻,鼻觀心,一副事不關已的樣子,如同老僧入定之中。

這段時間,全旭和曹化淳可沒少給崇禎送錢,明面上全旭給他送了四百多萬兩銀子,內庫一下子充實了起來。

要說駱養性沒有曹化淳會做人,曹化淳也分了二百多萬兩銀子,他留下一半,又挪了一百萬兩,送給崇禎,現在曹化淳居然有了監督錦衣衛的權力。

崇禎口袋裏裝了大明一年的財政收入,有了錢,腰也硬了:“只是讓那些縉紳把以前拖欠的稅銀交上來就國將不國了?大明江山有這麽不堪一擊麽?”

“縉紳當然不會在意這些許小數,但是這些奸佞以追收稅銀為借口肆意攤派勒索,導致無數縉紳家破人亡,可謂罪大惡極!”

“朕怎麽聽說是那些縉紳死活不肯交稅才被抓起來的?”

“不肯交稅的縉紳自然是有的,但是責備幾句就是了,把他們抓起來就太過份了!大明又不差那點錢,為這區區小數便逼得他們家破人亡,未免小題大作!”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這些文臣的邏輯就是:大明歷來厚待士子縉紳,他們侵奪良田、逃稅什麽的,都不算什麽大事。

那稅他們肯交就交,那田他們肯還就還,不肯交不肯還的話也就算了,為了這點田地稅銀把他們抓起來甚至殺頭,實在太過份啦,絕對不能忍啊!

不光是朝中官員鬧,各省的讀書人也跳起來鬧,其中鬧得最兇的就是江南的士子,河南雖然這次損失最重,但是,全旭的軍隊就在河南,他們也害怕,只要敢罵全旭,分分鐘被抄架。

錦衣衛專門負責栽贓嫁禍,只要被抄家的家族,肯定是沒有機會翻身了,要想翻身,那等全旭死了以後吧。

可問題是,全旭才三十歲,想要熬死全旭,那需要時間熬了。更何況,全旭把這些抄家士紳,集中打包,或是發配到呂宋、台灣、或是瓊州府,總之,中原他們別想再待了。

其實江南才是逃稅的天堂啊,只不過,全旭並沒有派兵抵達江南,雖說全旭根本就管不到他們頭上來,但是並不妨礙這些江南的讀書人跳起來,吟詩作賦,撰寫文章,對全旭等人的行為橫加批判,詞鋒之犀利,咒罵之惡毒,顛倒是非本領之高強,無不讓人大開眼界。

只不過,罵全旭也是有代價的,在報紙上罵得兇的人,不用全旭出手,錦衣衛和東廠就開始幹活了,現在錦衣衛可是跟著全旭發財呢,短短二三個月的收入,比以往幾年的收入都要高。

而且跟著全旭的三個錦衣衛千戶所,抄家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少撈錢,只要他們的名字罵了全旭,錦衣衛就馬上調查他們祖宗十八代,把他們偷稅漏水的欠款乘以十,然後進行追討。

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看著全旭這麽會弄錢,馬上又派出東城千戶陸文召,直接下江南,曹化淳也吩咐江南各地的鎮守太監追討欠稅。

這下好了,追討欠稅形成河南、直隸、江南幾乎蔓延全國三分之一的地方,除了雲貴和福建、廣東、廣西沒有動靜,就連浙江也開始動手了。

東林黨的聖地,東林書院。

因為福王的太子之位,國本之爭,被萬歷一腳踹回老家種紅薯的顧憲成抱著一種憤世嫉俗的心情創辦了東林書院,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將這種心態傳播開來了,幾十年後,這顆毒苗一路瘋長,覆蓋了大半個大明,把根紮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瘋狂地汲取著養分,開出來的卻是毒花,結出來的同樣是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