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七章 要逆天(第2/2頁)

於是,官官相護,鬧得滿城風雨。

沈士英不孝,氣死其嫂母。

總之,參與辱罵的全旭的那些讀書,無一例外,不是身敗名裂,就是慘淡收場。

如果以為這就完了,牛金星就對不起他毒士的名聲,他是把這些讀書人坑完了,然後拉著這些人,喝酒吐糟,他自己也是被削除學籍,貶為庶民的舉人,很容易獲得了這些讀書人的好感。

在他的忽悠之下,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牛金星把他們忽悠到遼東了,到了遼東的地盤,然後再秋後算賬。

自家知道自己家的事,怕秋後算賬不敢去,那更好說,裝進麻袋,送到煤窯,與苦力們一起挖煤,累死活該。

就在牛金星在京城興風作雨的時候。

全旭也沒有嫌著,遼東工商時報的報紙,也向京城方向出售,不過這裏並不是遼東工商時報的主要覆蓋區域。

一個百萬人口的京城,遼東工商時報只有二百二十份的訂閱量就可以說明了問題,不過,全旭給遼東下了命令,加印三萬冊,專供京城,免費送。

因為頭版頭條,有全旭的署名文章。

全旭的文筆其實是不錯的,畢竟,能當影視策劃的人,至少在寫文章的條理非常清楚,在這篇文章裏用大白話向讀者講解暴雨、暴雪、冰雹、台風、幹旱等可怕的自然災害形成的原因和過程。

“皇爺,皇爺!”

王承恩拿著一份報紙,遞給崇禎。

崇禎也是看了全旭的文章,他才知道雨落到地上會蒸發,變成水蒸氣重新回到天上,水蒸氣遇冷後就會凝結。

如果是夏天和秋天它會變成雨水重新落回地面,如果是冬天則會變成霜雪降臨人間,春夏之交則可能會變成冰雹。

“原理就跟凝在鍋蓋上的水珠一樣,如果鍋蓋溫度正常,一掀開鍋蓋總會看到很多水珠從上面掉下來;如果想辦法把鍋蓋的溫度降到零度以下,那些水珠則變成冰珠附在上面,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不必大驚小怪。”

介紹了這些極端氣候形成的原理之後,全旭又介紹了很多觀測、預報這些極端天氣的方法,話裏話外就是一個意思。

所謂的“天威”就是放屁,不過是一些比較極端的天氣而已,只要平時留意,大多是可以預防的!

崇禎看完了這篇文章,直感覺自己眼皮狂跳,低聲道:“他膽子也太大了,這樣的話也敢說!?”

周皇後跟著崇禎一起看,同樣是面色微微發白。

“天”在古人眼裏是極其神秘、威嚴的,主宰著一切,哪怕是近乎半神的帝王也得自稱“天子”,以自己是上天的寵兒自居,這些觀念根深蒂固,影響中國人長達幾千年。尤其是在儒家推波助瀾之下,更是越發的牢固了。

然而,全旭現在卻大咧咧的給他們捅穿了:所謂的“天”不過是從地面蒸騰上去的水氣形成的,它是威無縹緲的,根本就沒有什麽神威!

把自然災害歸咎於帝王失德,上天發怒,是非常愚蠢的,遇到了這樣的天災不想辦法去組織百姓救災,把希望寄托於帝王下罪己詔平息上天的怒火,消彌天災,那不僅是推卸責任,更是草菅人命!

全旭不光當朝文武大臣被噴了個遍,上下幾千年的文官幾乎一個沒跑,都被噴了個體無完膚!

最絕的是,在文章的最後,他還寫道:一些冰雹災害也是可以化解的,只要及時發現,設法用火箭往冷雲裏布撒鹽、幹冰、碘化銀之類的東西,可以把大冰雹變成小冰雹,把小冰雹變成雨水,從而降低損失。

這一段,讓崇禎看得是目瞪口呆:“你這是要逆天嗎?”

周皇後也呆了半晌才說:“武威侯……真的是太大膽了,簡直就是異想天開啊!不過,如果能證明這些法子是有效的倒不失為一件好事,至少,陛下不用背這麽多罵名了!”

崇禎皇帝聽到這話,心中一動。

然而,想到另外一種可能,他搖搖頭道:“證明,這如何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