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一章 讓肉爛在鍋裏

口說無憑,眼見為實。

為了讓這些黎人首領南下進攻中南半島,全旭親自帶著鄭和號,以及十二艘主力戰船,形成的龐大艦隊,飄揚過海,經紅河逆流而上,抵達升龍城。

當然,這次全旭是以經商的名義抵達升龍城,攜帶的物資非常多,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順便能撈一筆是一筆。

升龍城,本來就是戰略要沖之地,坐落在紅河右岸和紅河與墩河的匯流處,無論是從南方到北方,還是從內地到沿海,均是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崇禎七年的六月十三日,紅河河面上出現密密麻麻啊數十艘大型戰船,由於戰船和運輸船太大,無法直接停靠在升龍城的碼頭,只好搭建棧橋。

率先從棧橋上下來的是,自然是全家軍的士兵,這些士兵隨著口令聲整隊,大頭皮靴將碼頭敲得轟然作響,所有人也都沒嚇著,只是饒有興趣的繼續看著西洋景。

隨著全家軍士兵控制著碼頭方向,自然有安南官員過來詢問。

全旭也沒有理會這些人,如果安南人不老實,只要敢動手,他就準備隨時開片,現在他可以率領著一個陸戰旅,又兩個團的將士,這一萬五六千人,打下安南不可能,但是毀掉升龍城,一點難度都沒有。

他們的官員懂漢語,雙方交流也非常順利,大明對於安南的威懾力還在,他們被嚴令不準挑釁大明官軍。

好在大明的官軍非常講究,他們只是占據了南邊的碼頭,等十幾平方公裏的地方,然後,就開始讓官府給他們找力工,每個力工一天十文錢。

安南雖然脫離了大明的統治,明朝的銀錢或銅錢,在安南也是通用貨幣,關鍵是購買力卻相當強,十文錢一天的工錢,結果六七千人過來幹活。

臨時碼頭成了宣泄的工地,數目大得難以形容的東西不斷的卸下來裝車,裝好一隊就朝外走,在更寬敞的地方集合。一包包的海鹽,有的裝卸不小心摔開了,白花花鹽傾瀉出來,也沒人去收拾,只是忙著卸更多的貨物下來。

安南不缺糧食,全家軍運輸過來貨物裏,以罐頭、面粉、油、醬菜、煤包兒、蠟條、打火機、綢緞、面料、羊毛衫、鍋碗瓢盆……只要你想得出來的過曰子的東西,就全有!數字之大,照碼頭上的人估算,養活全升城百姓一個月,也綽綽有余!

升龍城可不是一個什麽小城,而是擁有三十余萬人口,以及七萬余士兵,而且升龍城還模仿北京的紫禁城,建了一座一模一樣的故宮。

後面卸下來的東西越來越出奇,油布,麻氈、鋼鐵制品、鐵扣,四腳釘,水泥,酒水和糖。

大明強大艦隊抵達安南升城,這讓升龍城相當緊張,此時的安南正是黎朝後期,黎朝大將鄭松擊敗北方的莫朝,鄭松權勢炙手可熱,自任“都元帥總國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稅、抽丁、治民等權,地位世襲,人稱“鄭主”,黎皇只負責臨朝聽政及接見使節,後世史家以“黎氏為皇,鄭氏執政”來形容此一局面。

這個局面到了天啟七年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鄭阮兩派發起巨大的戰爭,前後進行了七次交戰,在崇禎七年的時候,正是雙方第二次交戰過去,雙方兩敗巨傷,損失慘重,開始謀取下一次進攻。

在全旭率領全家軍抵達升龍城,引起雙方的警惕,無論是鄭松還是阮潢都先後派出使節,前來拜見全旭。

全旭表示,你們打你們的,我只是過來做生意。

鄭松和阮潢顯然是不相信的,可是不相信也沒有辦法,為了盡快送走這個瘟神,鄭松決定自己出錢,把全旭的東西買下來,你東西賣完了,該走了吧?

想法是非常美妙,現實卻非常殘酷。

全旭帶著這些部落首領們,參觀紅河平原,中南半島的環境,其實比台灣還要惡劣,群山環繞,叢林密布,沼澤、大河縱橫,對於荷蘭人來說這鬼地方跟地獄差不多。

但是對於黎人首領和那些部落首領來說,進入這種地方就跟回家了一樣,他們的祖輩已經在比這還要惡劣得多的環境下生活了兩千多年。

在他們看來,這地方不錯,獵物非常豐富,他們生存所需的一切在叢林裏都能找到,關鍵是叢林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像回家一樣。

哪怕人少打不過安南人,只要往叢林裏一躲,有種追進來試試?保證進來多少死多少!

董科興奮的道:“這地方好啊,簡直就是跟我們量身打造的一樣,只要能得到足夠的武器裝備,甚至不用大軍出動,光是我們這一族人拉起的部隊就能將那些安南人活活耗死!”

都阿蘇道:“我也覺得這地方不錯,到得都是肥美的獵場,土地也非常肥沃,在這裏種植稻谷一定能夠年年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