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五二章 橋頭堡(第2/2頁)

名義上,第六師下轄三個步兵旅,事實上,這個三步兵旅都屬於騎馬步兵,整個第六師擁有戰馬將近十二萬匹,人均擁有將近三匹戰馬。

進入崇禎六年九月,蒙古高原遭遇了罕見的黑災,進入十月,蒙古高原先是遭了黑災,接著又是連續四十多天的暴風雪。

小冰河時期的暴風雪是相當恐怖的,這讓蒙古人損失極其慘重,很多弱小的部落就此消失在漫天風雪之中,再也無跡可尋。

面對遍地冷死餓死的牲畜,蒙古人都絕望了,他們的牧群已經元氣大傷,接下來的日子可怎麽過!

更可怕的是,在漠南、漠北地區,蒙古人所遭受的損失更加慘重,有些部落別說牛羊,連視若命根子的戰馬都死得沒剩下幾匹了,被生存壓力逼瘋了的蒙古人開始朝著河套地區遷徙過來,試圖從這片旱澇保收的豐饒之地獲得一點補償,湊合著度過這個大災之年。

其實任何遊牧民族,他們渡過難關的唯一方法,就是破邊而入,劫掠農耕區,從邊關城鎮獲得糧食、布匹等賴以生存的物資,成功了,他們的族群就能生存下去,如果失敗了,整個族群也就消失了。

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無所謂對與錯。

可問題是邊關的百姓也是要活命的,他們不是釋迦牟尼,可沒有從自己身上割下肉來喂飽貪婪的鷹隼的習慣,豺狼來了,他們自然要拿起武器保衛自己的家園。

這場暴風雪,讓蒙古人不惜一切代價,浩浩蕩蕩的南下,這次他們是傾巢而出,青壯走在前面,老弱婦孺和牛羊走到在後面。

有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會倒在地上,然後,再也爬不起來,其他的蒙古人看也不看一眼,繼續低著頭趕路。

久經考驗的羅世明已經慢慢成長起來,他似乎從空氣中聞到了血腥味,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向全旭求援。

全旭哪有辦法向第六師支援?

現在第六師,也就是對外宣稱的公平軍不缺糧食,也不缺地盤,全旭給羅世明和陳應的命令就是,收縮防禦,暫時放棄外圍據點。

與遼東幾乎一樣,位於蒙古草原鄂爾多斯境內的移民地點分屬東勝縣、富民縣、振武縣、河濱縣、服柔縣、寧人縣共六縣二百七十一鎮。

這些鎮堡,從理論上說,可以抗住蒙古人甚至建奴萬人規模的軍隊進攻,但是,這種進攻不能太長時間,要不然,也會出現失誤。

如同蝗蟲一般的蒙古大軍,所過之處,不會留下任何活口。

在接到全旭的命令時,羅世明和陳應為首的公平軍就開始籌備著,組織百姓南下,同時,開始布置河套防線。

眼下,正式的戰爭還沒有開始爆發,眼下這股可怕的浪潮還在發酵,尚未正式爆發,數以萬計的蒙古士兵正在饑腸轆轆地遷往河套地區的途中。

不過,等到爆發的那一刻,肯定會是山崩地裂,石破天驚。

全旭雖然還沒有抵達台灣,匯合全家軍海軍第二艦隊,事實上,第二艦隊以及海軍陸戰隊已經開始了動員。

在台南、台北,大批工人赤著上身,喊著號子,在碼頭上奔走如飛,將一箱箱沉重的物資搬上船去。

各大倉庫的也被打開了,罐頭、幹糧、炮彈、子彈、炸藥、雨衣、鞋襪被服……各種軍用物資一車車的往外搬,往碼頭運過來。

一身黑色軍裝、沉默寡言的全家軍士兵們雄赳赳氣昂昂的登上大船,油光發亮的步槍緊緊握在手中,步槍上的刺刀閃爍著令人膽寒的鋒芒。

打仗對於全家軍士兵來說,這已經是常態了。

不打仗,他們反而不太習慣,別看在遼東的時候,全家軍好像是穩如老狗,這其實是不真實的看法。

如果不是全家軍出動,遼東移民如何安置,現在遼東百姓的屯田堡已經建在了科爾沁右翼後旗,難道是建奴讓出來的?

大規模戰爭雖然沒有爆發,小規模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只是普通百姓感受不到而已。

全旭有個好習慣,每次大戰總是跑在大軍最前面,這個習慣也影響了所有的將領,楊延棟和茅元儀率領幾千人馬。前往舟山島建立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