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九章 發展的代價(第2/2頁)

遊牧民族的戰爭是毀地留人,他們不需要那麽多土地,只想要人口,而漢族……留地不留人。

所謂的民族大融合是怎麽回事?簡單的說就是殺光他們的男人,搶光他們的女人,然後兩個民族就融合了。

李信似乎明白了全旭的策略,事實上,全旭此時的政策,也代表著大明的價值觀。

對於呂宋島的教育,則是工作的重心,重中之中。

無論是官方統一的教科書,還是私家傳記,統一思想,自古以來,呂宋就是中國的領地,神聖不可分割。

土著都是壞蛋,他們在某年某月,屠戮了多少漢人,毀掉多少村莊……為了捍衛我們祖宗留下的土地,所有呂宋人必須團結起來,反抗土著侵略。

在這個大思想背景下,李信先著手修改呂宋的歷史教科書,然後開始接手呂宋議事府。

隨著李信等工業黨成員抵達呂宋,像林鳳等人終於松了口氣,作為半輩子仰仗著洋人鼻息的林鳳,實在是缺乏獨擋一面的魄力和勇氣。

結果,全旭在這段時間以來,幾乎天天收到林鳳的匯報,讓他身陷俗務,無暇分身。

全旭終於可以解脫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有一樁歷史需要他去見證。

全旭愛折騰是出了名的,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是對於科研投入了巨大的資金,沒有人可以聘請。

反正,幾乎所有人都挖大明的墻角,全旭自然也不例外。

送給崇禎的大米白面,還有各種罐頭,又是牛,又是羊,還豬……這些東西也不是那麽好吃的。

當然,也有人的命運因為全旭而改變,比如說明朝現代科學領軍人物,現在的大明禮部尚書徐光啟。

他的弟子孫元化熱衷西學,按照原本的時空,他應該早在崇禎二年借四洋大炮之威,駐防的八城、二十四堡從而進入崇禎皇帝的視野,這位舉人出身的大臣,成為登州巡撫……

只是非常可惜,全旭的橫空出世,讓他暗淡無光,特別是隨著全旭出鎮遼東,孫元化就看到了遼東的科技發展,這位太子黨,前往遼東,化名孫初陽,就慢慢成了遼東槍炮局的一級大師傅、項目經理。

如果是從無到有,要發展蒸汽機,那是非常困難的,可是,全旭從後世帶回了成套的理論書籍,將原理的機械構造擺在了實處。

這樣以來,從崇禎三年五年月開始立項,前後投入了七十余萬兩銀子,蒸汽機終於制造出來了。

不過,現在還沒有試驗,需要全旭這個大佬見證。

為了防備西班牙人的反撲,駐守在呂宋附近的全家軍主力戰船則沒有跟隨全旭回遼東,事實上,不僅僅是主力戰船,就連四艘獵潛艇也沒有回來。

全旭乘坐著海倫娜的旗艦,鉆石號駛向遼東。

崇禎六年四月十五日,全旭時隔半年多,再次回到遼東。

短短半年,遼東的發展又繁華了許多,不算整個遼東,僅僅金州一個州,人口就突破了兩百萬人大關。

近現代色彩的樓房比比皆是,那大街小巷都是一條條川流不息的人流、車流。

自從鋼筋水泥出現以後,越來越多富人放棄了用木材蓋房子,相對冰冷的水泥,確實是不如木質房屋居住著舒服。

可問題是,再怎麽舒服,好沒有鋼筋水泥堅固,耐用,特別是木質建築,一枚手雷彈扔進去,大部分房屋都會坍塌,只有鋼筋水泥建成的樓房,紋絲不動。

現在可以看出全旭對於金州不建城墻的先見之明,城池確實是影響城市的發展,像遼東這樣,每天都有多量的移民湧入,土地問題變得越來越尖銳了。

全旭擡頭望著天空,天空不再湛藍,不再純凈,似乎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不可避免的,遼東的發展讓藍天白雲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只怕不久的將來,金州就會變成超過倫敦,成為真正的霧都。

不過,全旭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環境問題就是發展的代價。

先吃上飯,再談環境治理。

海倫娜踏上金州,她就開始目瞪口呆了:“為什麽這麽多人?”

全旭聳聳肩:“只能說,這是大明特色,我們什麽都不多,就是人多。遼東的人口其實並不算多,更多的人還在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