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三章 河套烽火(第2/2頁)

在後世,全旭看過不少新聞,偏遠地區的孩子上學困難,所以,他杜絕百姓散居,每個鎮為了一個居住片,這樣以來,上千戶百姓的孩子,可以成立一座小學堂,可以統一管理節約教育投入成本。

與後世的小學、初中分級不一樣,這個小學,其實是一種小學和初中的混合產物,當然,不像後世的教育,需要培養孩子亂七八糟的東西。事實上,百分之九十的人,沒有機會使用他們的所學的英語。

小學堂的課程非常簡單,就是語文、數學,全旭把小學堂分為大小兩個班,小班就是學習學習語文數學等基礎知識。大班,則是指十二歲以上的孩子,他們才從一年級開始,那就晚了。他們需要學習語文和數學之外,也要學習一定的比如說,廚藝、木工、雕刻、鐵藝、機械之類的知識。

按照他們的個人興趣,可以學習一個專業,或者幾個專業。學到一技之長,然後離開學校,去自己謀生。

而那些只有七八歲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時間卻是他們的三四倍,他們會接受文學、數學、幾何、物理、化學等等非常系統的教育。

十二歲是孩子們的分水嶺,不存在什麽機會均等,十二歲開始采取淘汰制,每年都要考一次試,不合格的將被淘汰,成績優秀的繼續深造,一層層的淘汰,直到最後,留下一批數量不多,但含金量十足的傑出人才。

這無疑是非常燒錢的,回報周期也非常漫長,甚至還不一定能得到回報,但是,全旭還是決定全力以赴,現在中華文明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了,再不急起直追,用不了多久,中國就會被西方遠遠的甩開,到時候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人的努力才能重新趕上了!

全旭在書房裏關了好幾天,終於忙完了規劃。

……

河套平原,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公平軍也是在猥瑣發育著,隨著時間的發展,這裏的農民和工人隊伍一直在壯大。

經過陳應、羅世明、崔成友三人的領導,他們充分利用河套平原西南高,東北低的特殊地理特點,挖開黃河,修建了八條蜿蜒的人工溝渠,後來又增加到了十六條溝渠,可以灌溉河套平原開發出來的五百七十余畝地。

這些黃河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澆灌田地以後,可以讓農作物茁壯成長,沿著河套幾字彎,公平軍從無到有,建立了以懷遠、長林、沃野、白城、九原五座城池,與遼東不一樣,這些城池,都是采取青磚、水泥建築而成,每一座都易守難攻。

河套平原豐富的礦產資源,像鐵礦、黃鐵礦、錳礦,石灰石、磷礦、軟錳礦、煤礦,被源源不斷的開采出來,送到工廠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開礦的過程中,他們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顆粒火藥了,先往礦山打孔,裝入大量,然後引爆,往往一次大爆炸會將小半個山頭給掀翻,開采效率成倍的提高。

這些礦工的子女們,可以背著書包走進校園,就沖這個,也值得他們下死力氣去幹,何況這項艱苦的工作報酬也比較高,一個人上礦山,養活全家都不成問題。

隨著公平軍的發展越來快,實力越來越強,原本對著三邊總督洪承疇低眉弄眼的公平軍,越發越不安份了。

崇禎五年秋後之後,洪承疇派往懷遠鎮催糧的代表官員,就被割掉了耳朵,趕出了河套平原。

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

正所謂打狗還要看主人,陳應驅逐洪承疇的人,正式代表著公平軍與三邊總督的蜜月期結束。

“陳先生,你太莽撞了,得罪了姓洪的,他肯定會發大軍征討我們!”

羅世明是小農出身,對於官員有著天然的畏懼。

陳應卻笑了笑道:“咱們也沒有辦法,現在姓洪的卡著我們脖子,咱們這裏需要的人口,到處開礦都缺人,他卻不放一個百姓過來,寧願百姓餓死,也不給咱們人,咱們以後怎麽發展?而且張口就要五萬石糧食,憑什麽給他們?這一仗必須打,他敢派人進攻,那就意味著給咱們送幾萬免費勞力!”

公平軍的戰爭機器開動,開始整軍備戰,六個騎兵團,十四個步兵團,五個炮兵團,共計二十五團的部隊,開始向長城沿線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