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八章 錢不夠我們就去搶

全旭抵達金州之後,並沒有立即召見荷蘭商人,而是第一時間召開會議。

畢竟,自從三月份開始向雙城衛用兵,全家軍在這五個多月的時間內,控制了從金州至海參崴,東西兩千余裏,南北一千余裏的龐大區域。

擴土將近三分之二,差不多兩個河南省的面積,納入了囊中。

這是好事,也需要給遼南議會的各個階層吹吹風。

這次的會議各地的議員集結速度非常快,主要是因為全旭長時間不在金州,他們手頭上多少積壓了一些事情需要全旭定奪。

在全旭既將歸來的時候,他們也朝著金州進發,當然,這個好消息,他們早已知道,這可關系著自己的切身利益,不迅速那可不行。

特別是擴土了兩個河南省的面積,雖然地廣人稀,如果他們這些官員原本在京城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的認為,遼東就是一片雞肋之地。

可是,當他們抵達遼東之後,看到了遼東的沃土,豐富的資源,豐富的雨水,他們都愛上了這裏。

畢竟,明末在淮河以北的地方,想不幹旱是非常困難的,偏偏遼東沒有雨水短缺的問題,當然,嚴寒依舊是最大的問題。

可是在充足的棉衣,棉褲、棉襖,就算冰雪覆蓋的時候,出來也不會感覺太冷,關鍵是冬天沒有事兒,完全可以在家裏貓冬。

擁有了火坑和火墻裝置,盡管沒有暖氣,可是在屋裏卻溫暖如春,更何況,遼東已經形成了人口遷徙的浪潮。

春耕開始的時候,百姓們拖家帶口,帶著農具和種子、自己牛、羊、馬匹,前往自己的田地,進行勞作,一旦秋收之後,糧食要麽去全家軍收購點賣掉,要不然就儲存起來,然後,再帶著全家老小,前往金州、海州、蓋州、以及復州這樣的大城市。

當然,這些城市也沒有城墻,卻擁有全家軍的駐軍,可以保住他們不受建奴或野獸的騷擾,在城市裏,他們也有自己的住房,關鍵是購物或做工,都非常方便,既可以多賺點錢,也可以改善生活水平。

遼東的百姓,通常都是家庭,兄弟姐妹幾個,就算成了家,也不會分家,而是像一個個小型的農場,在一起墾荒,一起幹活。人口少了支應不開,畢竟,家家戶戶,大車小車十好幾輛,牛馬成群。

先富裕起來的百姓也發現,遼東的好處,他們在遼東幹上一年,收入比在中原多了好幾倍,而且沒有什麽苛捐雜稅和徭役。

農民的日子過得相當愜意,第一年他們一窮二白,在全記銀行的貸款之下,購置了大量的農具、種子、牲口,一年時間就還上了貸款,還有大量的盈余。家家戶戶有余糧,家家戶戶喜洋洋。

那些身為鎮長的議員們已經被身邊的保丁給煩死了,他們想要去雙城衛,那些據說人圴土地不限量,可以開墾五百畝甚至更多。

大的地盤,就代表商機。

全記的發展,以重工業為主,像槍炮制造、船只、馬車,比如麻布紡織、家具、瓷器、磚瓦之類的非重要產業,全旭是向全民開放的。

只要有錢,誰都可以投資建廠,工人,那就自己想辦法,人力短缺,這也讓遼東工人的工資開始快速增加,人工雖然增加了,可以收益卻越來越好。

當官的官員們,其實眼睛也在發亮,短短半年功夫,地盤擴充三分之二,原本一個小小的縣令,馬上擁有一個府的地盤,這種好事,放在誰的身上,誰會不激動?

全旭望著議會中心大禮堂中的議員代表們,看著他們身上那股朝氣十分滿意。

在座的那麽多官員裏,年紀最大的是朱尋,遼南議會的副議長,年齡超過四十五歲,郭洛浦,他也有四十歲了,其他人都是二三十歲,年輕是遼南議會中心的最大特色。

作為遼南官職最高的議長沈明澤,雖然看著頭發有些灰白,事實上他剛剛三十三歲,比全旭堪堪大五歲。

其他像縣令,或鎮長,都是二三十歲的年紀,正處於人的一生中精力和幹勁最充足的時候。

尤其是那些知縣們,基本上都被換了一輪,原本的朝廷正牌知縣,要麽辭官不做了,要麽改為經商,要麽拿著一份俸祿,屁事不管了。

現在管事的人,各縣的頭頭,都是由參加科舉,沒有獲得出身、或者還沒有當過官的年輕人擔任。這批官員還沒有被磨平棱角,一個個鋒芒畢露,這是好事,他不怕他們鋒芒畢露,就怕他們屍位素餐,拿著俸祿不幹事。

全旭望著喜氣洋洋的眾人道:“首先,大家也肯定聽到過了風聲,從咱們金州西海邊,到海參崴,從旅順口,再到湄沱城,都是咱們的地盤了,那裏的風景,本帥已經在那邊待了幾個月,真有點樂不思蜀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