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漢奸那就不是人

十月的寒風,略嫌刺骨。

崇禎皇帝一身單衣,卻感覺滿腔燥熱,煩悶異常。

他雖然政治經驗不是很豐富,卻也知道,現如今皇太極都已經打進京師,還有什麽可討論的?

強盜破門而入,唯有反抗而已。

然而問題是,國戰不是家戰。

負責統領軍隊的差使,可是一個非常有油水的差使,當然這個差使不好幹,贏了皆大歡喜,輸了丟官去爵那是輕的,有可能丟掉性命。

僅僅領兵人選的問題,吵吵了一個上午,仍舊沒有結論。

事實上,這些問題出在崇禎皇帝身上,他越是不表態,說明這事有商量的余地,朝堂的亂象,與他的姑息縱容是分不開的。

平時有黨爭,有爭議,有分歧沒有任何問題,可戰爭一起,所有人就應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崇禎如果是一個霸氣的皇帝,就應該直接拍板,結束這場沒有意義的統兵指揮人員。

哪怕再差,也比沒有強。

就像山海關總兵趙率教,他是接到夜不收的匯報,發現了後金大股軍隊往近遵化,沒有任何命令,他直接點了步騎九千,前往遵化。

然而,問題是,遵化與山海關雖然一線之隔,卻屬於兩套系統管理,山海關屬於薊遼督師邊軍系統,而薊州中協總兵官朱國彥,卻隸屬兵部的關內邊防系統,沒有兵部調令,趙率教算是私自出兵,可以駐防遵化城,卻無法進駐三屯營。

朱國彥是按照規定辦事,當然,有人會說事急從權,但是,武官都夾著尾巴做人的情況下,這是會留下話柄,承擔責任。

更何況,三屯營是永固式軍營,相當於軍城,冒然進入的軍隊,根本就容納不下。以大明武將坑隊友的傳統,朱國彥也不放心趙教率,他可拿不準,趙率教是不是暗中投降了後金過來騙城?

當然,朱國彥也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樣的事情在明末實在是太常見了。

就這樣,僅僅輕裝前行的趙率教無法獲得補給,處理非常尷尬。

如果說,趙率教是被朱國彥坑死的,其實不如說是他被大明坑爹的制度給坑死的,收容趙率教,收容友軍的下場,在遼東實在太常見了,無論是渾河之戰,還是薩爾滸之戰,包括柳河之戰,都是前車之鑒。

崇禎沒有協調好朝廷的指揮系統,也就造成了趙率教的悲劇。

好在在這個時空,孫承宗擔任薊遼督師,並沒有從趙率教手底下調走兵馬出去,而全旭也讓玄鷹衛以廉價的方式賣給了趙率教麾下五千套兵刃和裝備,盡管阿巴泰、阿濟格、濟爾哈朗、嶽托四人各率部曲共計七千余人在遵化城下包圍趙率教。

雙方血戰一天,結果尷尬了下,後金居然沒有啃動趙率教,反而損兵近千人,當然趙率教的損失比後金要大,損失人馬兩千余,不過,按照明軍的傳統,這應該算是大勝。

直到十月初八下午,崇禎的智商終於在線了,他急忙下令孫承宗孫閣老統帥各軍,禦敵以通州之北。

……

消息的延遲,這是時期的常態,雖然北京距離遵化僅四百多裏,然而,對於四百裏之外的消息,傳到北京就變得完全走樣了。

雖然街頭巷尾關於後金破關而入的消息五花八門,不過,大多都是聳人聽聞。

什麽建奴十數萬人馬,破關而入,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什麽皇太極能騰雲駕霧,移山倒海,長城關口,如同虛設……

事實上,如果不是崇禎裁撤驛站系統,像這樣的消息,四百多裏,根本就用不了幾天,短短一天之內,按照走馬二十五裏的時速,最多十幾個小時就可以抵達。

問題是,裁撤驛站的後果開始顯現,短短四百裏,先後都是民間商隊或私人信使傳至京師。

全旭得到的消息更為詳細一些,趙率教在十月二日抵達遵化,三、四日皆與後金有所交戰,但是,雙方非常克制。

此時皇太極也是麻杆打狼兩頭怕,特別是趙率教麾下陡然增加了近千支火銃,這些火銃比明軍制式火銃威力要大,射程更遠,讓後金大吃苦頭。

雖然後金騎射無雙,但是在列陣的情況下,要想破陣,其實並不容易,明軍列陣與其對射,雙方都是在以命換命。

明軍裝備雖然差,可是再差也比後金軍隊要好一些,後金軍隊其實是兩極分化,白甲兵、紅甲兵以及護軍,裝備是不錯,但是一般的步兵,以及征服海西、東海、野人女真八旗行走,稱為閑散人員,不計入丁數,也不披甲,這樣的人員,他們雖然不算人,事實上戰鬥力反而不差。

畢竟,人窮的時候,只有拼命,越是窮人越拼命,越是富人越惜命。

趙率教就是采取一個笨法子,以遵化城西城為後方,沿城列陣,四千騎兵拱衛左右兩翼,城墻上的火炮還可以對趙率教進行一定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