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 牛棚暢談經濟之道

大名府的田地為何要拋荒很多?

主要是因為百姓沒有錢養牛,沒有錢養牛,種地的效率就低,稅收就無法完成。

有了玉米,就可以輕松養活牛馬,大名府的農業生產只會越來越高,雖然三兩銀子不便宜,可是種植一兩畝玉米,還是可以,大不了向全旭的全氏銀行借錢,不起還兩成利,只要老天爺賞飯吃,一年可以輕松回本。

盧象升看著牛棚裏的牛,每頭長得膘肥體壯,還有那些馬,高大威武,神駿。

“好牛,好馬!”

全旭沒有說話,牛還好,大部分都是從外面購買的,但是這些馬,除了二娘購買了一百多匹,更多的則是全旭從山東搞過來的。

這些馬的成分就復雜了,有山東響馬搶富戶的,也有關寧軍的,也有山東軍的,更有遼東軍送的。

盧象升看著到處生機勃勃的樣子,嘆了口氣:“若是大名到處都是這個樣子,那該多好啊!”

“沒有這個可能!”

全旭直言不諱的望著盧象升道:“盧大人可知,我為了種這些地投入了多少錢?”

“多少錢?”

“光種子就花了五十多萬!”

當然,全旭說的是錢,而不是銀子。

在盧象升心中,這就是五十多萬兩銀子:“這麽多?”

“是啊!”

“盧大人也知道,咱們的麥種、稻種,產量都不高!”全旭指著自己遠處的麥田道:“盧大人不妨猜猜,這樣的麥田,一畝地可以產出多少斤?對了,還有紅薯,土豆?”

盧象升試著猜測道:“三四石?”

“不止!”

全旭笑道:“如果只是三四石,那我就虧大了,產量的問題,暫時先不說,我只告訴盧大人,為什麽百姓種地越種越窮!”

“為什麽?”

“因為農民抗風險的能力太低,就以今年為例,開春之後,天氣幹旱,五月中旬、下旬開始下雨,六月雨水很足,到了七月,又開始幹旱,那個時候,春小麥正是拔節、授粉的時候,正需要雨水,普通百姓沒錢抗旱,只能任由麥子在田地裏幹旱著!”

全旭指著遠處的壓水井道:“我有錢可以抗旱,所以,旱災對我有影響,卻沒有多大影響,雖然麥子會減產,但是影響不大。”

盧象升嘆了口氣道:“普通百姓連牛都沒有,更別提有能力抗旱了!”

“咱們大名府,其實還有很多荒地!”

現在的大名府,可比後世的邯鄲大多了。而且又幾乎沒有工業用地,沒有高速公路,沒有鐵路以及大小城鎮建築用地。

可以說,大名府的轄境,與關中八百裏秦川差不多,只要全部開發出來,哪怕明末產量再低,養活七八百萬,甚至上千萬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可是呢,大名府一州,十縣戶籍人口七萬一千八百八十戶,口六十九萬兩千零五十八人,官田五百六十一萬九千六百十畝。

按照這樣的數據,全旭的田地,其實已經占到了大名府將近百分之三。

事實上,超過三分之二,也就是多達一千四百余畝地的田地,是士紳占據著,不用納稅。

“讓人帶著百姓墾荒置田?”

“同樣也是沒有用的!”

全旭苦笑道:“就算我組織百姓把荒地開墾出來,用不了多久也會被那幫比螞蟥還狠的縉紳不擇手段的奪去,我能有什麽辦法?他們要是土匪還好辦,我可以帶著百姓,把田討回來,可是他們不是土匪,還有有功名的士紳,這樣一來整個大名府的縉紳我都要得罪個遍,我有幾個腦袋呀?”

“你直管幹,全家鎮巡檢司,我給你破格編制五百人馬,天塌下來,本府給你頂著!”

“盧大人,你還真頂不住啊,到最後,最終還是會把我的腦袋壓扁!”

盧象升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他偶像是潘季馴,老潘是堪與李冰比肩的大水利家,四度治河,把黃河治理得服服貼貼,讓黃河中下遊無數百姓免受黃河泛濫之苦,很多治水經驗在數百年之後還在沿用,造福子孫萬代。

作為一個文官,能做到老潘這個地步,也就沒有遺憾了。

他自問沒有老潘那麽厲害的治水技術,只好在發展農耕方面下苦功,能讓老百姓糧滿倉、食有肉,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功績嘛!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是骨瘦如柴。

當他將理想付諸實施之後才知道阻力有多大,最初他來大名府的時候,他的政令根本就沒有辦法貫徹下去,甚至連大名府城都出不了,總有那麽多人陽奉陰違,有意無意的拖他的後腿。

他好不容易組織老百姓開墾出一些荒地,沒多久地方縉紳就拿著地契上衙門鬧了,老百姓跟縉紳打官司,贏的永遠是縉紳,他們總有那麽多強有力的證據和證人能夠證明被開墾出來的地是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