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糟糕遇到同行了

全旭已經不是原來的全旭了,他經過這段時間的磨礪,已經變得成熟起來,變得喜怒不顯於色。

他知道碳十四是不能檢測書畫作品。

其實,碳十四檢測並不像網友認為的那麽神奇。

碳十四是碳的一種具放射性的同位素,它是透過宇宙射線撞擊空氣中的氮原子所產生,其半衰期約為5730年,衰變方式為β衰變,碳14原子轉變為氮原子。

空氣中碳十四的產生和衰變達成動態平衡,含量基本穩定。生存在空氣環境中的生物體又通過呼吸達成體內和外界的碳十四平衡。

生物死亡後埋入地下,即可認為呼吸和對流交換的停止,體內的碳十四就按5730年減少一半的規律衰變,年代越久碳十四就會越少。

測定出土文物中生物體的碳十四含量,與空氣中碳十四含量相比就可以推算其埋入地下的年代。

其實,這個範圍,只是大致範圍。這個時代不能太近,太近地層不穩定,數據不準確;也不能太遠,遠了碳十四衰減太多含量太低,檢出和計算誤差就大了,一般測定範圍到50000年以內。

碳十四對於文物檢測,什麽時候最準呢,其實就是剛剛出土的時候,然而,有些文物,比如說,一件瓷器,它從來沒有被埋過地下,只是放在一個與空氣接觸的環境中,那麽用碳十四檢測,一點效果都不會有。

至於時間差,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三件同樣屬於元代的青花瓷,一件埋在墳墓裏直到近年才出土,一件在清代出土,大戶人家流傳,一件民國時期出土,那麽經過碳十四檢測,三件文物的時間點,絕對不一樣。

所以說,碳十四對考古界有參考作用,對於文物界,效果不大,要不然,就不會有贗品的生存空間了,更不會那些被打眼的土豪上當受騙了。在這裏,老程提醒有收藏愛好的朋友,謹慎收藏。

對瓷器來說,碳十四的檢測,只是不準確,放在書畫方面,就是更是毫無參考價值。

造紙是用的什麽時代的生物?

成品陳放了多少年?

以什麽方式陳放?

陳放條件是否有空氣對流?

書畫家使用過程中是否引入汙染?

顏料墨汁用的什麽生物材料?

創作之後作品如何保存?

裝裱對作品有何影響?

裝裱過程是否引入年代不同的材料?

裝裱過程是否使用了液體,如水等?

作品如何收藏、展觀?

收藏、展觀中空氣對流情況如何?

張掛過程中是否有塵埃?

所有作品的流傳路徑和汙染水平一樣嗎?

什麽樣的汙染使樣品測定值顯年輕?什麽樣的汙染使樣品測定值顯老?

我們是否能確切地知道每一次汙染並量化?

……

所以說,碳十四並沒有那麽神奇,造假的時候,有很多手段可以幹擾碳十四的含量。

如果碳十四真這麽神奇,古玩行那還有這麽多贗品?

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北京古玩城,天雅古玩城,想學黃金瞳一樣撿漏,連屁都吃不上,因為,壓根就沒有真品。

因為全旭了解這些東西,所以他非常自信,敢從明末倒賣文物。

要不然,全旭腦袋有病了,才會玩這個。

當然,文物並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是貴重金屬,它們的價格是多重因素造成的,有炒作的成分,也有資本市場的推動,也有想借著文物牟利的。

無論是什麽樣的文物,只有稀少才會貴重,比如一錠銀子,如果帶著銘文,一錠銀子賣個幾萬幾十萬也有可能。

可是像全旭手中的二十多萬兩銀子,只要砸向市場,肯定馬上崩盤。

少量,稀有文物,小範圍的賺點小錢錢還是可以的。

全旭因為懂得這些,他才會有這個自信。

全旭的父親可就曾經被人用玉器騙了兩百多萬,這個學費教了出去,全旭想不知道都不可能,那個時候全振的生意剛剛起色,二百多萬可要了老命,差點抑郁。

他淡淡的笑了笑:“然後呢?”

“啊!”

蘇彤興奮地笑道:“經過權威專家驗證,咱們這幅東山攜妓圖才是郭詡的真跡,台北那一幅屬於清中期高仿,而且是非常高明的畫家高仿的本身也是文物!”

全旭反而更加疑惑。

難道說,郭詡的真跡其實已經毀在了明末的戰亂?

台北那一幅一直以來,就是高仿?

就在這時,蘇彤道:“台北方面要求蘇富比不要拍賣,他們願意出八百萬收購這一幅畫……”

“拒絕他們!”

全旭拿出手機,從通訊錄裏調出一個熟悉而陌生的號碼。

這是他老爸的電話號,也是湘西著名企業家全振的私人號碼,知道這個電話號的人,全中國不會超過一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