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在我大明面前,皆螻蟻耳!(第2/2頁)

為了將這個世界的文明統一起來,朱由校早就下旨設立了漢化大學,專門培養熟悉外國語和文化的人才。

這些人才將來的使命就是去傳播華夏文明,通過對當地文化的熟悉來制定文化殖民政策。

而漢化大學的教師則是讓大明的水師和錦衣衛從各國用各種威逼利誘來的該國士大夫,也就是知識分子。

這些士大夫被大明用各種福利收買後很願意為大明的統一大業出力。

甚至因為大明的國力優勢,不少士大夫還認為這樣做也是拯救他們的本族人民,也自覺地承認,他是在讓自己本族的民眾擺脫愚昧,走向王化。

不同的地區實行不同的殖民政策。

大明在印度地區利用朝鮮人和倭人實行殖民擴張,讓倭人先清洗一遍,而朝鮮人負責構建基本的儒家文明體系,而最後朝廷直接移漢民過去,使該地直接成為漢人聚居地。

在西北一帶,大明則是利用林丹汗所率的未歸化的蒙古大軍在西遷途中去清洗各方勢力,進而給西征軍隊一路安撫民心、根植文明的機會。

而現在在緬甸沿海一帶,大明水師沒有什麽勢力可以利用,便只能在對外擴張在過程中摻雜入土0地革0命的成分,以救世主的名義,發動緬甸底層民眾成立農會造反,分田分地,孤立緬甸上層貴族。

此時,沈壽嶽帶來的宣教官就在大明水師陸戰隊的武力支持下這麽做著,他們畢業於漢化大學,學了緬甸的話,也掌握了緬甸人的風俗習慣,所以一來到緬甸就能立即展開動員緬甸普通民眾分田分地的工作,並在分田分地的同時,像在漠南漠北一樣,設漢家學堂,普及漢文化,且建立以大明銀幣為經濟活動的唯一貨幣。

而也因此,同其他被大明新政府的地方一樣,當地人最先知道的中國人物是朱元璋。

“你說什麽!明國水師登陸後沒有攻打白古城,也沒有劫掠周邊百姓,而是在給他們分田分地?!”

緬甸丞相宗和奉命來到白古城後就得知了這一現象,因而驚愕不已。

白古城的一緬甸本地大地主莽仁體因此哭訴道:“是啊!小民在城外的田地全被分了,明國水師的宣教官還組建起了歸明軍由明國的水師訓練著,意為歸順大明、心向王化、護衛家園,全部易服改字,現在他們的兵馬已激增到三萬多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