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社會現狀與文官的局限

“愛卿有何處置之策?”

朱由校問道。

劉鴻訓頗為慚愧地說道:“臣愚昧,臣尚未有良策。”

朱由校便道:“如果朕要通過你解決或改善這些問題,你可願意,甚至因此付出卿之性命?”

劉鴻訓自思自己已年過花甲,在官場熬了快二十年不就是等到現在嗎,命不命的已經不重要了,也就站出來道:“臣甘願為社稷死。”

“現在擬旨,授劉愛卿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列於畢自嚴之後,另直入政事堂參預機要!”

朱由校即刻吩咐道。

“臣遵旨!”

袁可立和劉鴻訓回了一句。

接下來,朱由校又開始面議了其他大臣,基本上倒滿意,但真正十分滿意的也不多。

除劉鴻訓外,就是朱燮元進入了政事堂,其余人等皆不過是增補閣臣和樞密院大臣,只分管內政或軍事諸事,而不參與軍機決策。

朱由校已將負責軍事的樞密院和負責內政的內閣的大臣們職責進行了進一步細分。

譬如內閣中的閣臣們會分管某一類事,各部部堂有事只需向分管自己的閣臣商議匯報即可,而不必再直接面陳皇帝。

皇帝沒那麽多空,去直接理會各個部裏的政務。

畢竟朱由校不是朱元璋,他可沒那麽愛工作。

而且現在東虜大患已除,朱由校的危機感算是徹底消失,只要他這個皇帝不亂來,亡國的事已經和他無關系。

再加上,他作為穿越者,沒有那麽強烈的家天下的思想。

他沒想為了自己的子孫萬代的千秋之業而累死。

何況,大明已經進入了蒸汽時代。

所以,他現在松懈了不少,沒有之前那麽大的壓力,也就想偷閑些,把管事的官員增多,這樣自己就輕松點。

當然,這不是說,朱由校就打算得過且過。

他知道大明還有很多制度需要改革。

也有許多不安分的外部勢力需要鎮壓。

因而,朱由校也沒打算真的要過上退休生活。

只是,他要更多的退居於幕後,將軍權和財權和官員銓敘的權力握在手裏,又把治理內政的權力尋租出去,讓一批敢做事的官員繼續替他在內政改革上沖鋒陷陣。

所以,朱由校先改了廷推的制度,讓重臣的任用盡可能地符合他的意圖。

現在的大明內部,各類勢力都有,特別復雜。

王公貴族、鄉紳顯宦,自不必說。

因朱由校是靠官辦工商業增加大量國庫和內帑收入的,也是靠鼓勵支持工商業發展而解決大量流民問題的緣故。

所以,現在的大明工人數量很龐大。

而且受益於朱由校大搞社學教育,到如今的天啟十年,有文化的工人子弟更是不少。

另外,商人數量也比以前多不少。

還有,常備軍數量增加。

羽林衛和勇衛軍的官校數量就已達二十來萬。

錦衣衛數量也達到了十五萬多。

東廠也不必說,全國各地的東廠反貪司加上綜合門市的人數,也已不下十萬。

還有負責征稅的西廠。

商稅、關稅比農業稅征收要負責得多,所以,西廠的官校比錦衣衛和東廠的官校都多。

接著,就是讀書人,朱由校雖然即為之初,殺讀書人如麻,但架不住他一而再而三的擴招,再加上讀得起書的人越來越多,所以,這些年,讀書人的數量沒有因為朱由校的嚴刑峻法而減少,反而還大幅度增加。

不少讀書人依舊一邊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著對如今朝廷的不滿,一邊依舊趨之若鶩地參加科考,老老實實地做八股文,然後成為有功名的士子。

畢竟,就算朱由校再怎麽用各種方式,如錦衣衛、東廠、親信官員密報、都察院禦史監視所有官員,還嚴禁貪汙,嚴禁吃拿卡要,但當官依舊是有不少特權的,自然也就依然有很多人想當官。

工人、商人、軍人、讀書人,還有一直大量存在的農民和地主。

這些不同階層的人各有各的利益訴求。

而且所處的背景也各不相同。

因此,思想也不一樣。

有因此想要限制君權、限制官府權力,想讓被官營控制的產業利益讓於民間的。

有依舊想讓朝廷寬刑甚至刑不上大夫的。

有還是想讓朝廷輕徭薄賦的。

也有想朝廷繼續開疆拓土的。

更有想朝廷把欠薪的雇主大卸八塊的。

對於袁可立、畢自嚴和新入政事堂的劉鴻訓等大臣們而言,把現在的大明治理好還是很難的。

“畢閣老,織造局奏報,織造局經營已比去年少盈利三成,蓋因紡紗機與織布機制造技藝被民間織造大戶通過各種方式得到,且加以改進,後又因更高的俸銀挖走織造局成熟工人,使得織造局利潤大減,故織造局請旨,嚴格管束織造局工人自由選擇雇主之事,以在下之見,工人自由選擇雇主,是得多加幹預,不然影響的是朝廷國帑,故在下票擬的是,今後織造局工人除非被解雇,而不得再換雇主,若無故不去織造局工作,便以玩忽職守罪,令有司拘押,輕則處以杖六十,重則處以流放,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