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明接下來要做的事

方從哲松了一口氣。

他不禁暗想:“陛下原來沒有打算像太祖那樣恨不得把天下除朱家以外的權貴斬盡殺絕,而是不滿現在許多權貴士紳不把皇帝放在眼裏,不把朝廷放在眼裏。”

方從哲自己對天下權貴士紳越發的不忠於君父忠於朝廷的現象也是承認的。

他也贊同天下權貴士紳不能太自私,不能不忠的觀點。

而且,方從哲現在也清晰地知道皇帝陛下想要實現大明人人皆富想要采取的真正方式的確不是“劫富濟貧”,而是要讓自己這些權貴和皇帝一起對外掠奪,行霸道,而非王道。

方從哲也不是拘泥於儒家正道的保守之人,所以,他倒不反對皇帝陛下這樣的主張。

但方從哲不得不承認的是,大明所占據的已是天下最富之地,且已經是地大物博,無論是對外掠奪還是對外賺取大量銀子,都對改善國內百姓生活沒有意義。

因為外面的土地沒多少富饒的。

人的話,國內的流民都還有很多沒有安置好,搶回來只會白添張吃飯的嘴。

至於金銀,無論是搶回來還是賺回來,也不能吃不能穿,最後還是會變成首飾器物進入富貴人家,於百姓無益。

而且方從哲也不得不承認的是,真的要鼓勵對外擴張,難保不會有藩鎮之禍,出現朝廷不能控制的地方勢力。

所以,方從哲不得不再次說道:“陛下之意,臣已明白,但臣想說的是,事實上,除我大明之外,諸番之地實為蠻荒,如同雞肋,哪怕奪盡諸番之利,也難以再實現使我大明子民人人皆富,反而要為治其地方,而不得不靡費大量錢糧。”

“你說的沒錯,但要實現大明子民人人皆富不是只靠對外取利,還要革新耕作、治水等技藝!

鐵器的出現可以讓更多的人能參與耕種,而使得華夏可以一統,不然何必當時還稱得上蠻荒的一些地方又何必入中華之地呢?

還有,如這曲轅犁出現後就讓南方許多丘陵與山地裏的小田有了精耕細作的機會,使得江南、湖廣等本是南方偏僻地漸漸富庶;

可見若我大明相應技藝革新,是能讓蠻荒地變富庶地的。”

朱由校說著又道:“另外事實上,朕也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大明人人皆富,但朝廷必須朝這方面去努力,必須把實現大明人人皆富,實現大明為大同之世為目標,在這個目標下,再對朝廷今年乃至今後幾年的治政制定明確的小目標;

否則,只要天下太平,無內憂外患後,天子與士大夫包括天下百姓就都會懶怠,進而使得整個大明上下都在坐吃山空!

所以,我們這些肉食者得有這麽一個目標!要麽對外取利,要麽想辦法革新技藝以提高糧食產量,這才是朕這個天子和你們這些權貴士紳於社稷該做的事,而不是竭民之田,刮民之財!”

朱由校說了起來。

方從哲聽後這才如醍醐灌頂起來。

作為這個時代最精明的官員之一,他到這時自然聽明白了朱由校要實現大明人人皆富的真正目的。

甚至方從哲有種領悟真味的感覺。

方從哲作為大明多年的內閣首輔,甚至還獨掌內閣多年,深得萬歷信任,也是有原因的。

原因在於他雖然也是文官,但還是有對社稷的責任感,不是只顧著自己士大夫利益的人。

而且,方從哲也是有自己政治抱負的人,要不然,他在萬歷朝就任首輔期間也不會提出過一些增稅的改革措施。

另外,方從哲作為一個成熟的政客自然也清楚集中力量把蛋糕做大比分好蛋糕更好的道理。

所以,朱由校現在說的這一套培養忠誠於皇帝的新權貴即新精英,同時在皇帝統治下,設立實現大明人人皆富的目標,並因此一起對外奪利與提高生產力的策略很對他的胃口。

因此,方從哲忙激動地道:“陛下以鐵器與曲轅犁為例舉技法革新之功效,實乃獨辟蹊徑之論,而且陛下以實現人人均富之目標為朝廷奮進之目標,也的確乃《禮記》所倡大同,自當為鞭策後人奮進之動力,士林中人,不能只顧一己之利,而不忠於社稷,沒有實現人人皆富、建立大同的抱負。”

“沒錯,所以,我們得以此來布局,聯合忠誠有抱負之人,革新我大明各類技藝,掌握最好的技藝,然後以此奪天下之利,那些在幕後只顧著自己富貴的人,要麽老老實實地重新歸順朕,在朕這裏討碗湯喝,要麽就死無葬身之地!”

接著,朱由校笑著說了一句。

朱由校很欣慰自己的內閣首輔方從哲明白了自己的深意,暗嘆果然是響鼓是不用重錘敲的。

這讓朱由校對接下來的大明改革有了更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