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古早虐文女主(四—五)兩章合一……(第2/4頁)

而且這一反駁直擊重點,將朝臣公侯之女與青樓女子相提並論,若是傳出去,皇後在命婦官眷中的名聲就不用要了。

謝皇後也意識到自己的失言,臉色變了變。

“臣婦以下犯上,還望皇後娘娘恕罪。”李氏又當即跪下請罪,洛喬也緊隨其後。

謝皇後剛想說些什麽挽回方才的失言,便聽殿外宮人前來回稟,“吳貴妃,馮淑妃,許昭儀前來拜訪,已在殿外等候。”

宮妃來訪,謝皇後若無理由也不好推拒,她皺了皺眉,隨即道,“本宮今日召見宣平侯夫人和夏姑娘,也不便招待其他妃嬪了。”

那宮人頭更低了,“淑妃娘娘說與宣平侯夫人有舊,正是聽聞皇後娘娘傳了人進宮,所以特來見一見的。”

話說到這份上了,若是謝皇後再拒絕,恐怕那幾位不知道有多少猜測非議了。

謝皇後又對李氏和洛喬道,“快快請起吧,方才是本宮失言了。”不然讓其他妃嬪瞧見了就有文章可作了。

李氏也不會公然與謝皇後作對,恭敬地起身了。

吳貴妃,馮淑妃還有許昭儀這幾位進來的快,雖未瞧見方才那幕,但都是七竅玲瓏心的人,稍一打量殿內眾人的神色,就知道大致剛剛發生了什麽不愉快的事。

互相行禮後,吳貴妃就嬌聲笑道,“難道是有人犯了什麽錯,惹得皇後娘娘不高興了。”

也是謝皇後神色未收斂,泄露了些情緒被人察覺到。這話一出,李氏少不得起身請罪一番,“是臣婦方才失儀,幸好皇後娘娘寬宏大量,未有計較。”

李氏這話說的也有水平,既未提剛才的事,卻也表露了她們與皇後娘娘相處並非其樂融融的意思。

吳貴妃等人眼角笑意更濃了,能專門挑這個時候來拜訪鳳儀宮,顯然是聽聞皇後召宣平侯夫人母女進宮,有意來挑事看笑話的。

連所謂有舊的話也是托辭,無非是宣平侯夫人姐姐嫁給淑妃家中的一位族兄罷了,京中的權貴高門七拐八拐誰也沒點親戚關系呢。

誰都知道皇後是何目的,如今與宣平侯府談崩了,更是惹人笑話了。

堂堂國公府世子皇後親侄,為著一個什麽救命恩情,將青樓女子接入家中還鬧著非卿不娶,民間市井聽了或許會誇什麽有情有義,可是在上層眼中就是個自誤前程的笑柄。

皇後娘家出了這麽個貨色,不是給她們嘲諷的機會麽。

雖說謝皇後多年並未有什麽囂張跋扈戕害妃嬪子嗣的錯處,但光是盛寵這一點便足以招全後宮妃嬪的怨恨了。

皇後有尊位,有帝寵,還有養子,那麽其他妃嬪呢,她們有什麽。

洛喬便當場看了一出後宮爭鋒的戲碼,這些高位妃嬪也是相當不給謝皇後面子,說話水平也高,既不會以下犯上,又能句句戳謝皇後的心窩子讓她難堪。

李氏可不敢久待下去,摻和這種後宮爭鬥,很快就請辭告退了。

謝皇後光是應付這些妃嬪就夠筋疲力竭的了,再沒有心神招待宣平侯夫人母女,隨意便應允她們出宮了。

回到府內的李氏心情也不大爽快,什麽叫那個青樓女子對謝世子有恩,對國公府有恩,就對她家女兒也有恩了,她家侯府千嬌百寵養大的女兒,再怎麽低嫁,也不會要被一個青樓女子踩在頭上,還要感念恩情不說。

要還恩便他們自己還去,何苦拉上她的寶貝女兒。

她忍不住對宣平侯道,“皇後娘娘可真是糊塗了。”

宣平侯沉著臉,“英國公府本就煊赫,在陛下繼位後,有著皇後做靠山,更是如日中天。”中宮以後即便無子,也有抱養的七皇子,位置穩穩當當。

只是越風光,得罪的人越多,這是世情常理。

那日謝皇後在鳳儀宮裏說的話,就不知怎麽的傳了出去。

這當然不是李氏所為,宣平侯府是老牌勛貴,不需要攀炎附勢討好皇後一族,也不會傻得這樣直白得罪人。

聽聞宮裏一查,竟是謝皇後自己宮裏泄露出去的,最後處置了一批宮人。

不過中宮皇後,連自己宮室都掌控不住,也是惹人笑話。

就是不知道是謝皇後這些年過得太順心,失了警惕,還是此事背後有眾多妃嬪齊齊出手,才會令一國之後也中了招。

加上謝皇後言語有失,言官禦史這回可是狠狠上了一番折子,其中也有不少指責謝皇後有失恭謹克己,且偏袒縱容後族英國公府肆意妄為,惹人非議。

弄得英國公也灰頭土臉的,要不是謝元瑜還只是世子,身上沒有官職,否則被言官們這麽一彈劾,也得擼幹凈了去。

這回皇後言行出現差錯,皇帝也不好太過偏袒,下令禁足宮中半月。

*****

得知宮中消息,英國公還忍不住責怪夫人連累了皇後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