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勝利

檢測完所有蠶蛾後,江南集團的大部隊開始撤出湖州三縣。

大部隊撤走那天,三個縣萬人空巷,老百姓全都跑到河邊來夾道相送。沒有鮮花橫幅,沒有依依不舍揮淚而別的感人場面。他們只是默默將成壇成壇自釀的土酒,成筐成筐的桃子西瓜,一擔一擔的幹菜鹹魚……往工作隊員們乘坐的船上塞,然後便羞澀的跑開,也不管會不會把船壓沉……

這年代的百姓,還沒那麽高的覺悟,甚至有些麻木。但只要是人,只要不信一神,就一定會有感恩之心,知道誰對自己好的。

盡管最後的結果還沒出來,但百姓們承這個情!

他們一直將江南集團的船隊送到太湖邊,才依依不舍的轉回。

“這是多麽感人的畫面啊,集團的員工和江南的百姓心連著心……”江南集團宣傳處長,王世貞的堂弟王世美,感動的直抹淚,對手下飛快作畫的幾個宣傳幹事道:“快把這些畫面都記錄下來,下期《江南通訊》我要放在頭版!”

唉,溫馨感人的一幕,登時就變了味……

……

不過工作隊也不是全部都撤走,畢竟抗疫到底成沒成功,還得等夏蠶孵出來才知道。

趙昊在六縣各留了一個由農技員、醫學生、江南紡織代表組成三十人工作小組,繼續跟蹤檢測夏蠶的孵化成長情況。

各縣的蠶農們也開始忙碌起來,他們要給蠶卵‘點青’,好孵化夏蠶。

所謂‘點青’,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因為蠶蛾在自然界中,進化出一種讓蠶卵先休眠,待越冬後天氣轉暖才開始發育的特性,在生物學中這叫‘滯育’。

滯育可以幫蠶寶寶避開嚴酷的冬天,但對蠶農來說就不友好了,這讓他們的蠶只能一年一育。尤其是溫暖的江南地區,春蠶結繭後,還有漫長的夏秋季節可以繼續養蠶呢。

可蠶蛾產下的卵不管氣溫多高,都紋絲不動,非得過個冬凍一凍,第二年方能無聲無息開始發育。這極大限制了世界各地的生絲產量……日本為什麽那麽缺生絲?不就是他們自己養的蠶產量太低嗎?

只有中國的蠶農,早在宋朝時就發明了‘催青’之法,來解除蠶卵的滯育,讓蠶卵在產下後十多天就能發育。這才能在春蠶之外再養夏秋蠶,產量自然劇增。

他們會從交配環節就開始進行幹預,待雌雄交尾兩個時辰,就手動將公蛾子分開,讓母蠶蛾產卵。再放置半天,使其充分受精,然後將掛滿蠶卵的桑麻紙,放入溫水中浸泡十幾秒,快速取出後晾幹。

等八天左右,黑色的蠶卵頂端,就會出現一個青色的斑點,這叫‘點青’。點青的蠶卵很快就可以孵化了。這便是所謂‘催青’了。

根據馬一龍推測,這種方法就是用溫水帶走蠶卵表面的熱量,使其誤以為天已經冷了。然後溫度慢慢回升,便以為又到了春天。條件滿足了,滯育就解除了。

為了證明自己的猜測,他將蠶卵放入冰窖中一段時間後取出,發現果然點青成功,而且點青率比單純用溫水高不少。

趙昊還提供給他一個新的方法。用稀硫酸溶液洗一下,不用下冰窖也可以將點青率提高到八成,還能有效殺滅附在蠶卵上的蠶砂、蛾粉中的病菌,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

其實用稀鹽酸溶液效果會更好,但目前04所只能在實驗室中,通過將濃硫酸與食鹽混合加熱獲得鹽酸,但這樣大規模制取,成本顯然過高了。

一是沒那麽多濃硫酸。雖然千年前,煉丹家們就已經掌握了煆燒黃鐵礦或者硫磺,來制取硫酸的方法。

但工業生產的難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好嗎?張鑒和瞿汝夔不知費了多少腦細胞,失敗了多少次,花了多少錢,才建起了三座高塔似的反應裝置,可以勉強達到日產百公斤濃硫酸。

之所以說是勉強,因為反應裝置時不時就故障,每次都得停爐檢修好幾天。

硫酸的用途實在太廣了,日均200斤的產量還不夠塞牙縫的。但趙昊讓張鑒他們不要著急,先供研究中心內部使用即可。把目前的制備裝置運行一年,等改進完善之後,再考慮擴大產能的事情。

所以用硫酸制取鹽酸只能在實驗室中完成,目前工業生產是不可能的。

……

其實工業生產的話,別說硫酸了,就連食鹽也用不起。

江南集團在國內並未涉足鹽業,畢竟這玩意兒太犯忌諱。不然擁有廣闊臨海灘塗的浦東,就是完美的天然鹽場。可惜多少雙眼睛盯著江南集團呢,趙公子哪敢亂來?

所以只能指望無法無天的海外了,但問題是目前趙公子掌握的耽羅島,並不適合做鹽場……它雖然四面環海有充足的海水資源,卻沒有平坦的海灘可以曬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