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事大主義

烏尾船上,趙公子目瞪口呆:“濟州城,這個合適嗎?”

“有什麽不合適的?為天朝水師提供錨地和補給,是下國文武應盡的義務。”樸成性搓著手,諂媚道。

“呃……”趙昊心說,難道對方把自己當成官軍了?略一尋思便道:“我們不是官軍,是皇商,為朝廷運送漕糧的……”

這話倒也不假,畢竟船隊頂著個奉旨運糧的名頭,隆慶皇帝還在未來的海運公司裏有幹股呢。

“漕糧海運?”樸成性卻蹦出個京師熱詞兒來。

“哦?你也知道?”趙公子吃驚的看一眼樸成性,沒想到這廝消息還挺靈通。

“我朝一年三貢,跟天朝的聯系之緊密,勝過任何藩屬。”樸成性頗為得意道:“我朝每月的塘報上,大半都是在介紹天朝的最新動向,小半才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你們這可是窺伺我朝啊。”趙昊扇著草帽道。

“不不不,這都是我朝在國子監的留學生,在公開塘報上看到的消息。我朝發自內心的崇拜天朝,想要緊隨天朝的步伐,一步也不敢掉隊,所以才自發的把消息傳到國內啊。”樸成性忙不叠解釋道:“我朝對天朝忠心耿耿,絕對不會故意刺探,更不可能心懷歹意的!”

“唔。”趙昊其實也就是隨口說說,他對李朝人還是比較放心的。因為李朝的立國之基就是‘事大主義’。

所謂‘事大主義’,就是所謂‘大國之命不可不從,大國之政府不可不事’,是一種小國面對大國時的生存之道。

朝鮮半島臣服中原王朝已有上千年歷史,不管新羅、高麗還是李氏朝鮮,都對中原王朝采取不同程度的‘事大’政策。

但新羅和高麗都曾與中原王朝發生沖突。高麗王朝甚至還曾僭用‘天子’、‘皇城’等稱謂。顯然,那時的‘事大’更多的是面對強權的一種自保之術。

不過隨著中華文明和儒家文化在朝鮮半島根深蒂固,‘事大主義’也作為一種理念,在這裏生根發芽了。特別是元朝征服高麗後,高麗不得不取消一切僭越、嚴格落實藩屬體制,徹底融入了中央王朝的統治體系中。

到了李朝建國,這種事大思想更是登峰造極。

眾所周知,李朝是以威化島回軍為契機而建國的。洪武二十一年,高麗王朝策劃北伐大明,大將李成桂率軍行進至鴨綠江威化島時,發動兵變回師。其理由便是‘以小事大,保國之道’,而北伐明朝之舉違背事大主義。所謂‘今不俟命,遽犯大邦,非宗社生民之福也’。

這一宣稱在朝鮮半島是具有法理性、正統性的,於是得到了高麗臣民的廣泛支持。結果李成桂兵不血刃奪取了高麗的政權,並在洪武二十五年取代高麗,建立朝鮮王朝。整個建國全程都高舉大明旗號,並請大明太祖皇帝下賜‘有明朝鮮國’的國號。

可以說,李氏朝鮮本身就是在事大主義的基礎上建立的。所以如果他們對大明有任何不良企圖,首先會直接動搖自己的統治根基。

是以李朝建國及鞏固後,更是發自內心地‘事大’。李朝兩班大臣誰與天朝關系密切,誰就重權在握。國王倘若失歡於天朝,則王位不保。因此爭獻媚於大明,甚至時常有發議願以舉國內附中華者。只是大明嫌棄半島地貧人多,不想多個拖累,才每每十動然拒的。

兩百年過去了,這種‘事大主義’已經成為一種行為模式,深深刻在李朝人的血脈中,所以樸成性的言行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反而覺得本該如此。到是趙昊多多少少還是受到了後世的影響,有些少見多怪了。

……

樸成性庇護走私,而且是在比鄰京畿的渤海灣中走私,當然要時刻關注大明的政壇動向,以免撞到天朝嚴打的槍口上。

近來他又惹到天朝的運糧船隊,自然更加關注天朝塘報了。所以他早就猜測,自己惹到的,並非天朝官軍,而是近來攪起天朝朝堂‘漕海之辯’的江南集團了。

塘報上說的很清楚,江南集團試行海運數次,皆獲得成功。因此在廷議中與漕運派打平。

俗話說‘人民日報讀得多,政治水平漲得快’,樸成性研讀大明塘報數年,自然明白這短短幾句話的分量。

漕運集團在大明耕耘多少年了?實力有多強?反正他認為是無敵的,不然也不會把贓款存到漕運集團下屬的‘恒通記’中。

而江南集團居然能跟漕運集團打平,這足以說明他們的可怕了。

樸成性又跟濟州城裏的海商打聽江南集團的情況。那些海商都是消息靈通之輩,告訴他江南集團崛起於南直,支持者遍布朝野,與天朝長公主關系密切,還深受皇帝陛下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