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徐州

這邊祖孫倆還在路上,那廂間,江南銀行卻出事兒了……

……

大運河畔徐州城,位於大明南北咽喉之處,既是‘北國鎖鑰’、又是‘南國門戶’,自古就乃兵家必爭之地。

這座千年古城據說是黃帝最早的都城,歷來就是華夏大地上重要的城市之一。到了本朝,大運河又流經這個數省通衢之地,故而戶部在此也設立糧倉,並專設戶部分司管理。這又為徐州帶來了一波繁榮。

運河上,南來北往的船只絡繹不絕,每日停在南門外運河碼頭的大小船舶成百上千。南北商旅貨物過境,並在此向內地轉運,自然帶來了繁華的商業。

南門大街上的樓台之密、市肆之盛,貨物之豐、船舶之眾,雖比不上淮安和揚州,卻也是江北有數的繁華之地了。

所以各家錢莊都紛紛在此設立分號,整條南門大街上,大大小小的錢莊當鋪足有二十幾家之多。

其中既有昔日的龍頭老大徽州‘萬源號’,也有運河上無敵的‘恒通記’,還有老字號的山西‘鑫隆’,以及背靠皇家的‘天惠當’。

不過如今整條街上最靚的崽,卻不是這老牌四大天王,而是小太陽般的超新星——江南銀行!

這家由原先不太起眼的伍記錢莊,搖身一變而來的江南銀行,自從去歲掛牌開業以來,接連推出三大讓利舉措——

一、在他們家存款免費!

二、定期存款付利息,存期越長、利息越高!

三、異地匯兌只收取千分之五的手續費,僅是業內行規的十分之一!

這三板斧一出,根本不用費勁宣傳,來存款開戶的商人們,就把江南銀行徐州分行的門檻踏破了。

雖然江南銀行從不公布存款總數,但同行們卻有苦自知,他們已經被徹底擊垮了……

因為短短半年時間,除了恒通記和萬源號之外,各家錢莊的存款總數都銳減了三分之二。視為生命的匯兌業務也同樣萎縮到了只剩三分之一的樣子。

要是年底還沒改觀,好些錢莊當鋪,就得關門歇業了。

……

甚至就算沒有官府的強制推行,沒有一條鞭法的加持,江南銀行發行的白銀券,也於短短半年內,在徐州城流通開了。

這玩意兒實在好使了!非但像會票一樣方便攜帶,而且還支持小額交易。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交易雙方無需到錢莊過戶,直接在碼頭、商店中點鈔,便可錢貨兩訖了。

收到白銀券的一方,可以隨時到南門大街的江南銀行分號,兌換成真正的白銀,一文錢都不少!

起先,商人們還堅持定期到銀行去把白銀券兌成白銀。

但白銀券實在太方便了。而且雖然將白銀券兌成白銀不要錢,可是把白銀兌成白銀券,是要收半成火耗的。所以在惰性和成本的雙重驅動下,選擇將白銀券留在手中的商人越來越多。

這大大減輕了百姓們對白銀券的顧慮……如今,徐州市面上,非但大額的買賣,就連日常的消費,也大量出現使用白銀券的跡象了。

小老百姓本就只能接觸到小額白銀券,見東家掌櫃的們,收到大票子都不去兌銀子,自然就更懶得去換了。

結果市面上流通的白銀券越來越多,又促使更多的人開始使用白銀券。實現了趙公子期待中的‘良性循環,螺旋上升’!

別家錢莊卻看在眼裏、急在心裏。都是吃了一輩子錢莊飯的人,誰不知道如果江南集團的白銀券,成為了公認貨幣後,對整個行業意味著什麽?

那就是他們只能用自己的真金白銀,去換人家印的紙了!

不換還不行,不換就只能等死……

這種惡果已經在他們江南的分號中蔓延了。幸好沒有江北官府背書,白銀券在徐州的信譽還差點事兒。但要不果斷采取行動的話,江南那些分號的悲劇,在這邊上演,也是早晚的事兒了。

當然他們也可以跟進,發行自己的不記名銀票,這也是一條生路。

但他們不是不想跟進,可這玩意兒,是說跟就能跟得上的嗎?

他們都清楚,這種不記名的銀票方便是方便了,可要是防偽做不好,誰發誰完蛋!

錢莊傳統的會票,雖然也有基本的防偽,但效果了了。大明的印刷行業又十分興旺,單靠傳統的防偽印刷,分分鐘給你印出比真鈔還真的假鈔來。

因此他們能信賴的,還是靠客戶留在錢莊的印鑒,雙方約定的密押暗語等手段,來防止偽造。

可那就是記名匯票啊,完全無法用在不記名銀票上。

只有像江南銀行一樣,從紙張到印刷方法,到使用的油墨都完全與眾不同。印出來的白銀券與大明所有印刷物區別十分明顯,才有資格發行不記名銀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