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明還要偉大一百年

遮洋船拐入吳淞江後,便陡然加快了航速,由此一路順流而下,天黑前即可抵達崇明島。

趙昊立在軒敞的胭脂木甲板上,獵獵江風拍打著他的面龐。他卻一動不動,目光直視著前方似乎無窮無盡的江面。

但其實再往前一百五十裏,就是吳淞口。而吳淞口,就在長江入海口上!

所以這也是通向海洋的航道,這次終於可以看一看,讓他魂牽夢縈的大海了。

此行他當然不只是探望弟子,更重要的是幫助金學曾盡快站穩腳跟,為即將到來歷史機遇做好準備!

隆慶三年,也就是明年,泛濫的黃河將阻斷運河漕運。

這當然是沿岸百姓的災難,也給京師百姓造成了極大的痛苦。但禍兮福所倚,危機中也孕育了讓大明朝重歸海洋的希望。

因為朝廷將不得不施行海運漕糧,來紓解北京的糧食危機。

這在趙昊看來,實乃以點破面的絕佳機會。可一舉破除朝野間,這一百多年來新養成的海洋恐懼症!

我華夏民族本是不畏懼海洋的!我們航海史比誰都長!成就也無比輝煌!

從夏朝時,華夏先民們便在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之間,設有一條定點的往返航線。

東周時,沿海諸侯國已經可以建造巨大的樓船,掀起大規模的海上探險、海上運輸、海外貿易及頻繁的海戰。

春秋時期,我們開辟了第一條對日航線,是左旋環流航線;戰國時期隨著航海技術的提高,又開辟出一條經由對馬島直航日本北九州的航線。

秦朝徐福東渡就是走的後一條航線。

西漢時,我們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

東漢時,在中外航海貿易商的努力下,實現同羅馬帝國的貿易對接,兩個負責任的大國終於直航了。

三國時,曹魏開辟了第三條對日航線。‘舟輯為輿馬,巨海化夷庚’的東吳,更開辟了第三條西方航線。

孫權還曾派艦隊七次遠征遼東。又命衛溫率上萬人的艦隊遠征東南沿海,這次偉大的航行在歷史上首次將台灣、海南島納入我國版圖。

南北朝時,又探索出了第四條對日的航道,稱為南道。很多的中國人沿著這條航線到達日本,在日本定居了下來,也將日本徹底納入了中華文明圈中。

唐宋時,是我們航海事業最繁榮的階段。此時我們對日本經濟文化強勢輸出,同南洋的貿易延續之前的良好態勢,與阿拉伯帝國一起,將亞非的航海推向了頂峰。

國朝初年,華夏的航海力量達到了最頂峰。鄭和下西洋的龐大艦隊,無論艦船數量還是噸位,都幾十倍於七十多年後的哥倫布船隊,到目前為止還是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遠洋艦隊!

然而最近一百幾十年來,我們的航海事業卻出現了一段空白期。

擁有世界第一海軍的大明,忽然喪失了擁抱海洋的興趣,關上門過起自己的日子了。

對此,許多史學家誇誇其談,從文化、人種、制度等各種角度,進行了狗屁不通甚至別有用心的解讀。

他們完全無視我華夏漫長悠久的航海史,非說我們就是個陸地民族,對海洋有天生的恐懼之類……

其實原因哪有那麽復雜?根本原因就一個,奧斯曼帝國崛起,幹趴了歐洲十字軍,搶占了君士坦丁堡,阻斷了東西方航路,然後沉迷西征不可自拔。

當阿拉伯商人不再出海,威尼斯商人無法追尋馬可波羅的足跡來到東方,大明跟誰去進行遠洋貿易?呂宋島上曬太陽的土著,還是瘋狂內卷的印度人?

於是出海就成了賠本買賣,艦隊規模越大賠得越多,最終以‘正義使者’劉大夏怒燒鄭和航海圖,為大明虧損累累的航海事業,畫上了休止符。

至於為何大明不像歐洲人那樣執著,尋找其它的航路呢?

因為大明沒有壓力啊。它地大物博、高度發達,關上門還可以做東亞強國。

歐洲人不和大明做生意,生活水平卻直線下降,皇後沒有華美的綢緞做裙子,國王沒有精致的瓷器喝下午茶。

他們甚至連茶葉都沒有了!

這日子他喵的怎麽過?於是繞開奧斯曼,重新和東方建立聯系的艱苦探索開始了……

在一代代西方航海家舍生忘死開辟新航路的同時,大明卻在歲月靜好中漸漸淡忘了海洋的味道。

結果錯失了人類文明重新洗牌大航海時代。

趙昊給自己的使命,就是喚醒這只打瞌睡的巨龍,伴她重回世界舞台的中心。

大明還要偉大一百年!不,一百年怎麽夠?還要偉大一千年!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大明走向遠洋的起點,就在崇明。

想到這,趙公子默默戴上了他的紅圈草帽。

時不我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