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三合一)(第6/7頁)

這麽陰毒的手段,想都不必想,定是高氏的手筆,五六年前,譚大人已經另娶駱氏為良妾,還生了個兒子,早就已經不再盯著他堂姨了,會這麽下毒手的,也只有高氏。

譚家的事在書院裏被人熱議,陳蘊藉幾乎走到哪兒都能聽到有人議論,好在沒有牽扯到他堂姨的身上,陳蘊藉便也沒有在意。

高氏身死之後,一切蓋棺定論,人都死了,自然就不必談休不休的了。

高氏死後不到三天,譚大人就擺酒宣告扶正良妾駱氏,駱氏生的兒子也成了嫡子。

由此可見,譚大人當真是厭惡極了高氏,否則不會才三天就扶正了駱氏。

不過這都跟陳蘊藉沒關系,他也不會去為高氏抱不平。

隨著風波平息,林如海也在月底順利抵達京城。

林如海到京城之後,便往宮中遞了折子,又派人去榮國公府報信,說面聖之後再去見賈母。另外再讓大管家聯系玉雁,收拾好行禮,明日就接黛玉回家。

面聖後,次日林如海便帶著禮物登了榮國公府的門。

先見過了兩位內兄,才去榮慶堂見賈母。

自從賈敏死後,林家和榮國公府的來往就不比從前密切,畢竟沒了當家夫人,各家禮儀章程都是按照舊例,由大管家處理。

正月裏,賈母收到林如海的信,得知林如海要續娶之後,對黛玉都冷淡了許多,就更不必提林如海了,因為林如海很快就是別人家的女婿了。

問候過賈母之後,林如海也不在意賈母的疏離,直接提出要接黛玉回家。

“你此番回京述職,還是要回揚州的,何必折騰玉兒搬來搬去的?”賈母道。

林如海淡淡一笑,“回嶽母,聖上已經將小婿調回京城,再過不久,任命就下來了。揚州那邊聖上已經指派了人去接任,小婿不會再回揚州。再則,嶽母也知道,我將續娶。玉兒再住嶽母這裏,就不太合適了。”

“既如此,就讓玉兒跟你回去吧。”賈母說著讓人去請黛玉。

林如海能感覺到賈母對他的態度又冷淡了幾分,他只面上掛著清淡的笑容,渾不在意。

早在接到女兒的哭訴信,得知女兒入京之後連房舍都沒收拾出來,林如海就對這位嶽母生出了不滿,既然兩看相厭,林如海自然不會將女兒留在榮國公府。

黛玉早就提前一天知道林如海要接她回家,行禮早就偷偷收拾好。

當初賈母接黛玉來的時候,就沒帶多少東西,後來林管家也只是將黛玉身邊伺候的人送來,日常用具卻還在林家,收拾起來非常輕松。

黛玉拜別了賈母,跟著林如海離開榮國公府,一上馬車,面上再維持不住淡定,綻開笑容。

“父親。”

林如海見女兒離開榮國公府竟如此開心,心中不免痛惜,他伸手揉了揉黛玉的頭,嘆道,“這段時間讓玉兒受委屈了。”

“自從父親將玉雁她們送來,女兒就沒有受過委屈了,父親放心。”黛玉說著,上上下下的打量林如海,“快一年未見,父親的氣色好多了。”

看來玉佩是有用的。

林如海壓低了聲音,“那塊玉,你是從哪裏得來的?”

“此事說來話長,待回府後,女兒再與父親細細詳說。”黛玉道。

林如海點頭,“說的是,這外頭,不安全。”

“玉兒,我觀你氣色紅潤,可是入京後,你外祖母請了太醫給你醫治之故?”

林如海早就注意到黛玉的氣色比之在揚州的時候好了十倍不止,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黛玉果斷搖頭,“外祖母並未請太醫給女兒醫治過,若是有,在信中女兒就告訴父親了。”

入京之前,她認識了陳蘊藉,她得到了玉佩,陳蘊藉得到了靈珠,他泡了靈水給她喝之後,她的氣色比之前好了很多,那是入府的前一晚,因喝了靈水,她第二天的氣色很好,入府之後,沒人覺得她身體不好,自然就沒有請醫問藥。

但她不準備跟林如海解釋,她不想暴露陳蘊藉的存在。

林如海怔然片刻,嘆道,“人走茶涼,今非昔比,你母親到底是離開你外祖母多年,在你外祖母的心中,最疼愛的人早就不是你的母親了。”

剛進府的時候,賈母抱著林黛玉哭訴,說兄妹三個最疼的就是她母親。

如今再細想,這話是一點都沒錯。可也只是她母親兄妹三個人之中最疼她母親,若要把寶玉算進去,她母親又是哪個牌面上的人呢?

“罷了,往後榮國公府那邊,就當尋常的親戚處著便是,你若是不想去,那就不去,不要委屈了自己。”林如海閉了閉眼,道。

他只是替夫人有些不值。

夫人臨終前,還惦記著母親還有兄長,說榮國公府如今看著花團錦簇,實則風雨飄搖,她讓他再續娶一門妻子,因為榮國公府往後幫不上他分毫,甚至可能拖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