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朝堂

京城,朝堂。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皇帝坐於丹壁之上龍椅,晃動的旒冕珠子之後,望著下方心思各異的大臣,目光又落在站在最前面的端王和景王,和居於文官之首的楊慎行,接著微微側了側臉。

只聽到身旁大太監秦海高聲一唱:“有事起奏——”

長音剛落,便有禦史中丞出列道:“皇上,微臣有本參奏。”

順帝揚了揚手,“準奏。”

“皇上,江東監察禦史加急稟告,江西臨雲府百姓抵制免役法,言重負不堪,於府衙前萬人請願廢除此法,以求一條活命之路。”

此言一出,百官紛紛望向內閣首輔楊慎行,彼此竊竊私語。

“此事可真?”順帝問。

“皇上,自是千真萬確,監察禦史已抄錄請願書一份,請皇上過目。”禦史中丞說著擡起手裏的折子。

秦海從丹壁上走下來,取過折子回到順帝身邊,恭敬遞上。

在順帝看折的時候,端王瞥了一眼身邊的景王,低聲笑道:“六弟,你又來了。”

景王撣了撣衣袖,漫不經心道:“二哥此言差矣,這可不是本王的主意,乃百姓心聲。”

“招數用多了,沒意思。”端王說完,走出臣列,高聲道,“父皇,天下皆知,免役法雖損害富戶,官屬,僧道之利,卻讓窮苦百姓從無償徭役之中解脫,此乃千古流芳之策,安民定邦之計,萬萬不可廢。”

“端王兄,既然如此之好,為何還有這萬人請願?”景王冷冷地問,“難不成還有作假,禦史都收到消息了,難道內閣還沒有嗎?三司條例司不是統領地方新政,也雙耳不聞?”

順帝的表情在旒冕之後,無人看清,但是威嚴的視線卻落在楊慎行的身上。

楊慎行不得不出列道:“皇上,此事並非作假,內閣多日前已有所耳聞。”

不等皇帝開口,景王背後的定國公率先質問道:“楊大人,既然都聽到了,你還有何話可說?當初你言之鑿鑿,道此法造福於民,可是現在卻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若是不加以阻止,大順地方怕是得紛紛揭竿而起,這個罪,你擔當的起嗎?”

“遙想當初浙閩巡撫曾上奏,徭役本是千萬黎民理所應當之義,蓋不容推辭,一村一戶輪流而來,量力而作。沒想到如今竟能用銀錢贖買,這空缺的人手必然只能用窮苦人家來填補,或加時常,或加次數,怎不可能怨聲民沸?皇上,這是要逼死這些百姓啊!”工部尚書道。

周圍有官員聽此紛紛附和,“是啊是啊!”

“哎,莫要斷章取義,危言聳聽。”這時戶部尚書站出來悠悠道,“此言臣不敢苟同,這贖買的銀錢不照樣給予這些服役之民嗎?雖為服役,意為雇傭,雇傭之長短,皆有所償,如何稱得上無活路,此中必有誤會。”

“世上無完人,自然也無完法,好與不好,皇上,當看大局。”楊慎行不緩不急地說。

端王贊同道:“正是,免役法實施也已有多月,各地皆有成效,縱觀全國,地方上多有贊揚,更有歌頌吾皇英明之舉,此乃百姓得利。當然,若有不一樣的聲音,卻不知道是出自真正窮苦之民,還是原本出入仆婦,土地百畝之余,原本因著蒙恩無需理會徭役之人呢?”

說到這裏,他看了景王一眼,“六弟,都是家財萬貫之主,就不要舍不得那點可憐役錢了,給百姓留點活路吧。”

“端王兄,你這是什麽意思?”景王面色發冷,眼喊怒氣。

端王笑道:“六弟,若非好策,父皇英明又如何支持三司條例司?為民請命,自是要傷害某些權貴富紳之利,若是以此轉嫁於民,可就說不過去了。至於這本彈劾……”他說著看向皇帝,斂笑肅容,恭敬行禮,“父皇,兒臣以為應當徹查,看看這江西臨雲府究竟發生了什麽,是否有人從中作梗,故意阻擾新政!”

端王背後的勢力立刻跟隨請願,朝堂上頓時呼聲響亮一片。看得出來,新政一出,端王在朝中的勢力越發龐大,風頭無極。

而景王一派則面無表情,見此,順帝不由地問:“瑯兒,你說呢?”

景王擡手低頭道:“父皇,端王兄既然都這麽說了,兒臣自然只能贊同,徹查此事。”

這話聽著無奈,可是端王跟他鬥了這麽長時間,總覺得有點奇怪,竟就這麽認了,難不成端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順帝又問:“楊慎行,你覺得呢?”

楊慎行微微蹙眉,似有猶豫,最終他說:“憑皇上做主。”

“那就查吧,查他個水落石出。”順帝看著端王大手一揮。

端王心中一跳,但是還不等他多想,便見順帝已不願在此事上多做議論,直接話鋒一轉道:“寧王就封雍涼,查出知州射殺流民,勾結胡人賣糧一案,雖當場誅殺,但死不足惜,滿門抄斬。一應大小官員下獄,正等著朕派遣新任知州。可在此之前,又上奏發現玉華關守將齊峰亦有勾結徇私之罪,諸位愛卿,你們看該如何查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