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新政(第2/3頁)

高學禮頷首:“對。”

尚瑾淩說:“我也正有此意,不過在此之前,我能否先看一看新政的內容?”

尚瑾淩這麽一說,高學禮正色道:“我帶來了。”

*

高自修是新政的發起者,亦是修訂者,作為桃李滿天下的大儒,可以說他的一生子就是為了推行新政而存在。

“哪怕我爹他因此被流放西北苦寒之地,落得一身病痛,依舊不後悔,至死也沒有將新政放下。”

尚瑾淩手裏小心地捧著一張張素白手稿,快速地翻看,“這手稿……”

“後面一部分是我寫的,我爹後來身體不能動,只能臥床,便是由他口述,我來執筆。”高學禮說到這裏,為了避免失態,他微微頓了頓,繼續道,“他一直相信皇上會想起他,朝廷也需要變革,他的理想和抱負,總能施展,可惜……他等不到了。”

高學禮的話讓尚瑾淩心中酸澀不已,對這位老人家肅然起敬。

他看著手稿中的新政條例,雖然其中幾條由後世認證有些過於理想,脫離實際,但看得出來他的初衷都是為了黎民百姓,德高望重的大儒,名至實歸。

“不知道跟京中,楊慎行手裏的那份有多大的區別?”尚瑾淩問。

高學禮回答:“應是大體相同,在流放之前,這份新政其實已經成型,父親和楊大人不只一次向皇上進諫,希望得到重用,推行起來,但都失敗了。”

“任何一項改革總要經過無數次失敗和反對,在得到血的教訓之後,才會得到重視,高大人是先驅者。”

高學禮笑了,“多謝淩淩的肯定,父親若在天之靈必然引你為知己。”

尚瑾淩謙虛道:“姐夫過獎了,前人總結多了,後人才能有感而發。”

高學禮深以為然,他說:“雖然大體相同,不過細節之處其實有所變動,我們流放到西北修築工事,離普通百姓更近了些,有時候與他們交談,會了解很多曾經想當然,其實在百姓眼裏卻是另一面的事。後來修修改改,才有你今日手裏的這份。”

這顯然是肯定的,這年頭有多少官員能深入市井,走進鄉下,親自了解平民老百姓的生活,去發現他們的困難和需求?就是有,這樣的奏折層層遞上中央,能被內閣或者六部中的大人當回事的又有多少?

高自修身居廟堂的時候心系百姓,落入塵埃的時候還不忘深入百姓,這實在難能可貴。

尚瑾淩翻看著手裏的文稿,一條條的新政之策,在他眼裏,不管是關於農田水利,還是國防軍政,甚至是稅收交易,科舉取士各方面都已經考慮的比較完善。

“這的確是極好的政策,若是能夠循序漸進地實施起來,大順的百姓日子會好過許多,國富民強指日可待。”

尚瑾淩這樣一說,高自修便問:“所以,你覺得這新政能成功嗎?”

尚瑾淩將手稿放下,捧起茶盞,輕輕抿了一口,然後將杯子放遠,“二姐夫,你希望成功還是不成功?”

高學禮被問住了,一時半會兒,他沒有說話。

尚瑾淩靜靜地等著。

最終高學禮道:“新政是我爹未了的心願,若真有人能夠替他達成,我想他在天上也會欣慰。只是……這是他的心血,每每想到他廢寢忘食就為了修改條例中的短短幾行釋解;為了準確,翻閱大量的記載,不斷詢問同僚得到答案;以及孜孜不倦向學生,向天下推行這個理念……結果青史留名卻沒有他的份,便頗為不甘。”

他說著苦笑道:“這樣想著,我似乎太狹隘了些,我爹真如此計較,也就不會落得這個下場了。”

尚瑾淩說:“人之常情。既然姐夫問了,那我就回答,不管你是希望還是不希望,楊慎行都成功不了,而且必然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這話,尚瑾淩說的斬釘截鐵,且毫無回旋的余地。

這讓高學禮分外驚訝:“淩淩,你就這麽肯定?”

尚瑾淩微微一笑,“將新政當做孩子來看待,耐心引導,不斷糾正,才能結出成功的果實,若是將此看成名利工具,被諸多勢力裹挾,只會在失敗之上再添一筆。”

結合楊慎行在尚輕容和離之事上的所作所為,高學禮無話可說,他拿起手稿,低聲道:“那父親怕是永遠也看不到成功的那日了。”

尚瑾淩疑惑:“為何?”

“新政失敗,那爹的心血不就白費了?一旦廢除,朝廷豈會再次推行?”高學禮也是飽讀詩書之人,縱觀歷史,執政失敗,迎面而來的便是全盤否定,甚至再沒有機會重新開始,“這樣想來,倒還不如成功。”

尚瑾淩搖頭道:“姐夫,你是不是想左了?”

“何解?”

“這世上的政策不只有成功和失敗。”

高學禮覺得可笑,“難道還第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