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孫權之死

劉備坐鎮雒陽,美滋滋等著章武七年能有一個更繁榮的新氣象、此前因為戰亂而流落海外的漢人,也都能認歸正朔。

可惜,歷史注定是曲折前進的,前進的途中,小誤會小麻煩總是不斷,而身居上位者,注定就是要處理這些麻煩,才配得上最後的成果。

此前,劉備派去尋找周瑜的使者,大約是初秋時分,確認周瑜在夷洲的殖民點具體位置的。

之所以是初秋,也是因為夏秋之交的東海海域季風,比較適合往東南方航行搜索。而且天氣也轉涼了些,不至於讓士兵們中暑、被熱帶疾病困擾。

如今這個時代,熱帶病和酷暑,始終是折磨漢人開發南方蠻荒之地的最大障礙,這個事兒不是幾年能解決的。

至少要一代人的時間,才能培養出大批完全適應熱帶氣候的漢人移民。

最好是初代漢人移民到了南方熱帶雨林後、繁衍生息,在當地生出第二代漢人,這個問題就算是徹底解決。

而大漢對南方的全面開拓探索,最早也不過是196年左右,當時魯肅才第一批造好了去南洋貿易探險的大海船,後來由步騭帶著南下探索。

這麽算的話,到203年,大漢百姓熱帶海洋開拓,滿打滿算才第七個年頭,周瑜那邊,更是才第五個年頭。哪怕已經有漢人二代在當地出生,至少還要再過個十五年,才能形成完全適應的生力軍。

在此之前,還是半年寒冷時間探險活動、半年炎熱時節蟄伏吧,自然規律不可違抗。

而劉備這次派出的勸降使者,是會稽郡守虞翻。本來還想過孫權手下的二張,但他們年紀太大了,身體也不適合出海漂泊,而且這些人還是流亡北士,不如江東本土人相對更適應南方氣候。

虞翻祖籍會稽余姚人,就是本地的,而且在孫權手下時也算是上流名士了,聲望和影響力不錯,讓他帶著孫權給周瑜的信,分量應該足夠。

周瑜得信後,還得準備,而且要等北歸的季風氣候,這才拖到了入冬才開始航行北上,臘月回到中原。

為了慶祝周瑜帶著夷洲等地歸順,加上孫權、曹昂等人歸降也才第一年,劉備也在新年之前,召集了孫曹兩家的人進京覲見。

這樣既可以進一步控制地方,宣示朝廷的權威,也好趁機淡化孫曹等家族對原本領土的影響力。

孫權和曹昂等人雖然內心有些懼怕,但兵權都已經交完了,也不可能反抗,只好是謹小慎微乖乖進京。

畢竟,劉備哪怕統一後解散了一部分軍隊歸農、轉為軍屯,那至少還捏著五十萬作戰部隊呢。孫曹內心不服也沒得選擇。

……

自從投降之後,一年多來孫權還是比較謹慎的,基本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很有韜光養晦的覺悟。

劉備為了防止他疑忌,也很寬容地沒有要求他立刻搬回“烏程侯”的封邑、吳郡烏程縣。

甚至都沒有褫奪孫權的嫡系護衛兵力,讓周善、丁奉等孫家自己的年輕侍衛將領,可以繼續為孫權效力,帶了幾千人控制孫權的駐地合肥城。

當然了,孫家的勢力也就僅限於此。至於朱治和呂範,那都已經是直屬於大漢朝廷的漢臣了,現在跟孫家沒關系,他們自己做地方太守做得很舒坦。

這次臘月初接到劉備的命令,讓他新年之前要到雒陽,還要參加上元節的朝賀祭奠活動,孫權心裏就直打突突,以己度人懷疑劉備有沒有可能對他下手。

身邊都沒個得力謀士,孫權只好和自己的表哥吳奮(他舅舅吳景的兒子,吳景去年最後還是病死了),還有伴學從事胡綜,這寥寥數名心腹商議:

“劉備標榜信義,寬待歸降固然不假,可有沒有可能另外巧立名目、打壓我等?或是幹脆暗中用鴆?才統一天下第一年,就要我等前往雒陽,實在令人不安。”

吳奮安慰道:“巧立名目應該不至於,咱可是有功之臣,棄暗投明。至於……至於用鴆,怎麽可能一場朝貢之中,有多人暴病?劉備不要臉的麽,他可是苦心經營了那麽久的美名。”

胡綜也勸道:“主公勿憂,主公可是功臣呐,還勸了周將軍歸順,劉備斷不會在這種時候橫生枝節的。否則,豈不是把周將軍留在海外的屬下逼得自立以求自保?

至於暗中出事兒,只要盯著曹昂,曹昂沒事兒咱就不怕。曹昂要是真不明不白得了什麽重病甚至另有異禍,主公再設法自保便是。”

孫權這才踏實:“是孤多慮了。”

吳奮補充道:“還是讓丁奉、周善帶侍衛五百,沿途護送上洛。到時候駐紮在城外即可,只帶數十隨身護衛進城。”

孫權覺得表哥安排得很妥當,就一切照辦。

五百個士兵已經是目前孫權不刺激朝廷所能調動的最多力量了,剩下的衛戍部隊必須留在合肥,不可能讓你隨便帶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