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三國志14:觸發最大包圍占領事件(第2/3頁)

畢竟袁譚袁尚雖然有利益之爭,可剛打起來的時候,還不算結下不死不休的血仇,畢竟還是親兄弟,袁尚要是真的危急到絕無退路,被三面夾攻必亡無疑,他難道就不會重新乞和、認兄為主?

他投降兄長,要保住性命和富貴還是可以的。袁譚如果不容他,非要斬盡殺絕,曹操也會趁機更深入插手袁家事務,畢竟袁紹的大將軍是不能傳位的,在關東偽朝的框架下,二袁都鬥不過曹操。”

李素這番話,著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且沒有抄襲歷史。

因為歷史上,袁尚就是在袁譚和曹操的夾攻下還死扛到底,但李素認為這種死扛到底有其特殊環境,如今顯然不能復現——

歷史上的袁尚,是覺得自己一挑二都有機會。可現在,他別說一挑三絕無機會,就是跟劉備單挑,袁尚都毫無機會。

這種情況下,直接攻打袁尚,最多就是拿下個鄴城,乃至整個魏郡,然後袁紹的其他地盤都會立刻重新統一認主到袁譚手下,劉備利用這場內訌收割到的利益並不會最大化。

劉備也是慢慢思索了一會兒,把這個道理想明白了,微微點頭,從諫如流:“那依伯雅的意思……”

李素:“我們應該進攻幽州,對付袁熙。因為只有我們不直接威脅袁尚和袁譚中的任何一方,這兩個奪位的正主,才會舍不得眼前全勝的希望,猶豫,不肯復歸團結。

同時袁尚袁譚都與曹操接壤,在我軍擊破這兩者任何一方的主力時,曹操都能趁機以盟友接收他們剩下的地盤。但唯有袁熙在最北方的幽州,跟曹操、袁譚都完全不接壤,中間還隔著一個袁尚。

他們任何一方想在我軍擊破袁熙的主力時以盟友身份接收地盤,都鞭長莫及。而幽州雖然比冀州貧瘠,卻勝在地勢易守難攻,燕山形勝居高臨下。

我軍從剛收復的並州雲中、雁門一帶,沿桑幹河順流而下,匯入灅水(海河),可直達幽州治所薊縣。一旦兼有燕雲之地,居高臨下而視冀州,隨時可以予取予求。

縱然到時候袁尚已經被曹操袁譚所滅、袁譚也已成曹操傀儡。但只要我軍北據燕山、西阻太行,中守虎牢、桐柏、大別,以至江淮,則冀、青、兗、豫、徐最後五州之地,我們可隨處進擊。

無論從哪一側打過去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曹操卻得疲於奔命。我軍唯一的劣勢,只是後方糧草物資大量轉運到華北平原不易,但明年或者後年初南陽運河修完後,荊益物資幾乎無損耗運到前線,曹操末日也就不遠了!

按計劃,明年取幽州,後年夏季農閑時再總決戰,也不耽誤事兒。”

劉備聽這番論述時,眼神數變,最後他也不得不承認,李素和諸葛亮討論出來的這個最新細化微調後的新版本方略,確實更有操作性。

打下幽州,就不怕敵人反復拉鋸。而拿下平原地區的領土,是容易被拖住進入消耗戰的,還有可能打斷敵人內部的自相殘殺進度。

如果換做曹操那種不太在乎百姓的諸侯,在平原州郡曠日持久拉鋸戰消耗戰也就罷了,因為曹操也不是太在乎常年消耗戰多死多少百姓。

但劉備還是挺在乎百姓死活的,他希望打仗就幹凈利落,如無必要,就別再來一場跟當初河內—上黨之戰那樣綿延兩年的消耗戰了。

那種戰役一場下來,全國百姓人口數量能銳減三百萬,劉備已經把大漢天下當成自己的了,他還是希望打仗像手術刀一樣幹凈利落,切下來一塊就落袋為安一塊,敵人最好別掙紮,直接認賬,然後雙方繼續轉入低消耗相持。

但是,不管道理上如何合理,劉備始終還是覺得有些難點搞不定,他忍不住問:“從雁門郡沿桑幹河攻代郡—上谷—廣陽,雖然也易於進兵,大軍與糧秣都可以沿著燕山河谷順流而下。

可並州也是今年才剛剛收復,為了支持雲長作戰,今年從關中往北調運了六七十萬石糧草,起運時還不止這個數。後來還要給呂布安置的錢糧。關中恢復也才三四年,實在是扛不起了。

如今要先把大量糧草趁著眼下還沒下雪封山、或是明年開春後加急運到雁門郡,損耗又何其巨大?我軍攻入幽州,糧草究竟能支持多久?如果袁熙看出我軍難以為繼,堅守拖時間,如之奈何?

尤其翼德性情還是急躁,他要是知道非得速戰速決,卻被敵人拖住,到時候鞭撻士卒、逼迫諸軍不惜代價猛攻,都是做得出來的。”

李素:“這就是我請陛下讓翼德帶兵的原因之一了——陛下可別忘了,您和翼德,都是涿郡人,是幽州本地人。您還曾在劉虞帳下為將兩年,在幽州平張舉、張純,當地百官之中,多有故吏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