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南北兩路開花

諸葛亮做事從來不是拍腦門決策的。

所以他敢拿出腳踏實地的排查解決方案,就一定是深入調研、格物致知,充分做過實驗了。

所以這裏面的決策過程,還是比較漫長的,看似李素最後一場項目決策會議就把事情搞定了,但前前後後的配套工作不知凡幾。

李素一行,最後花了遠遠比預期更長的時間,幾乎整個四月份都泡在宛城、博望、昆陽三地。

拿出思路之後,還要送上馬送一程,教會下面的人具體如何操作、後續如何做對比實驗排查。

親自手把手示範一次:如何對比測試某段河床下的地質結構,是否能蓄住地下水。

否則以當地工部一線官員的智商,就是給他們把對照實驗方案寫下來照著看,他們也不一定會做。

就好比一個初中生學渣,化學課本上明明白白寫了實驗步驟,也預習過課本了。但第一次去實驗室的時候,就一定會操作了嘛?不會的照樣大有人在。

不過,這一個月的視察、磨合、指導期間,諸葛亮和李素也不是始終都那麽忙。

就好比實驗室裏的化學老師,一部分時間要講課,剩下的時間只要盯著學生操作別出危險。運河工地上,那些基層的工部官員執行指令、試手磨合的時候,諸葛亮就能幹點自己的事情。

而他的夫人黃月英,則是全程都可以幫丈夫忙自家的私事,把諸葛亮想到的那些創意點立刻著手實驗。

從四月中旬開始,諸葛亮大致把“目前的青瓷燒制配方改良”這個思路和議題完善了一下,然後他自己就抽空打理,黃月英也每天幫他,還從後方老巢犍為郡加急調了一些燒青瓷的工匠來。

信使走漢水、長江水路,哪怕是日夜行船,往返也要一個多月,所以諸葛亮本人倒是沒有在南陽郡留到那麽晚,沒等到青瓷匠人大批抵達。

不過,這些諸葛家的匠人,最後還是在五月份的時候,第一次做出了初步實驗,即在原有青瓷配方中,摻入了一定比例的高嶺土,燒出了表面瑩潔光澤、顏色白裏透著黃綠的瓷片。

當然,這僅僅是白瓷甚至未來青花瓷的第一步,只是證明了摻入高嶺土、確實利於做出顏色泛白又能保證光滑瑩潔的瓷片。

但這次的配方顏色還是不夠白,反而那種土黃色比青瓷更重了,這顯然是高嶺土、蒙脫石等成分本身略帶的微黃顏色在作祟。而留下的淡青色,也變得不是那麽純正。

這種半吊子不上不下的瓷器顏色,暫時市場前景還是比較堪憂的,除非能調出純白,或者至少是完全去掉土黃,才有可能市場前景比青瓷賣得更貴。

另一方面,初次實驗只是在瓷的顏色上有所改良,但燒出來的瓷片的物理特性卻是反而削弱了的,瓷器變得更加脆硬易碎。

而且對於燒窯時、最後出窯前的降溫把控要求也更高了。跟原本燒青瓷時那樣比較粗獷快速地降低開窯溫度,會導致這種帶淺白色的瓷迅速開裂,產生龜裂紋。

甚至是後續日常使用中,如果直接冷器狀態下澆入剛剛滾沸的水,這種淺白瓷杯也會爆裂。這樣的物理特性,連用沸水沏茶都做不到,肯定是不能用的。

後續調節好配方配比、把顏色問題徹底解決,沒個半年三個月的體力活、毫無花哨地踏實做實驗,估計是解決不了了。

而解決燒窯溫度變化、其他對成器物理特性進行技術調節,這方面的技術試驗,估計也是以半年為單位的。關鍵是這兩道實驗很多環節還沒法並行測試,因為會相互影響。

過程中還得高薪養著這批後方培養出來的燒瓷匠人,而且前方的保密工作也不如後方犍為郡那麽容易做,總之諸葛家的開銷還是非常大的。

這些頂級的、掌握燒窯高端技術細節的工程師,現在在諸葛家每月拿的薪俸,都是十萬錢數量級的,最高的一個月三十萬錢,年底還有利市,一年剛好四百萬,跟朝廷的九部副卿工資一樣高。

畢竟這些生意每年為諸葛家賺來幾個億,給核心技術總工四百萬一年也說得過去,不這麽幹的話也不好保密,拉不住人。只不過在還沒產生回報的研發期,投入也會變得巨高。

按照如此規劃,諸葛家要造出可以商業化量販的白瓷,至少還要等一年的建設與技術磨合。一年裏的研發投入,包括薪酬,總額也會上億。

……

諸葛家在那兒琢磨瓷器的同時,李素也就利用他還剩下的那點可憐化學常識,琢磨怎麽用蒙脫石粉漿來給紅糖漿脫色。

沒辦法,諸葛亮的強項裏面,物理比化學更強,而且“吸附劑脫色除雜”之類的領域,諸葛亮之前也確實沒接觸,這些東西只好是李素親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