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章 出現在大漢朝的羅馬高架

甄榮在內堂觀摩蔡琰創作《洛神賦》、為即將到來的神棍行徑造勢。一群女人切磋文學和繪畫技巧,自然能八卦很久。

外面男人們談公務,差不多也把相關的情況都溝通清楚了。

諸葛瑾老婆在內院得知的那些關於正事兒的消息,諸葛瑾在外面也全都知道了,而且技術細節比他老婆所知更多,具體無須贅述。

李素跟他們談論之間,工曹從事桓階入內來報,說是李素想見的獻策涼州、西域名工已經來了,李素就跟諸葛瑾、諸葛亮示意:

“那我們一起考校一下,看看能想出雒陽新城防澇、整地、汲水矛盾的賢才,究竟是何人物,具體如何施行。”

諸葛兄弟:“正好一並開開眼界,看看竟是何等樣人。”

尤其是諸葛亮,他自己也很在行理工科知識和思維,他老婆也是個善於工巧的。只不過他們更多專精於機械發明,而不是土木工程,算是術業有專攻。

這次李素的難題拋下來之後,諸葛亮和黃月英也都有幫著琢磨,只是還未有成果。

不一會兒,桓階就帶了一個十幾歲的粗手大腳的少年人入內,手上捧著幾卷秘卷,還有一個大木盒子,不知裏面裝了什麽東西。

此人看起來非常年少,應該連十五歲都不到,不像是該出來做事的年紀。

李素很是驚訝,他不相信一個這麽年少之人,就能想出通盤可行的工程技術方略,莫非這少年只是一個來解說的、背後真正動腦子的人還沒來?

李素自然而然語氣威嚴地問:“孺子何處人士?出身如何?你如此年少,一會兒要說的方案,可是確由你自己所想?”

那少年倒也不敢有天才倨傲,先恭敬下拜行禮。

畢竟面前的是大漢文臣第一,當朝司空,開了三百金到千金的重賞張榜求賢來的,哪怕有真本事的人,也不敢狂。

少年答道:“在……在下三輔扶扶風郡人士,名叫馬鈞,今年周歲十三。不……不過司空別看我年少,我……我在工巧一道,頗有心得。

兩年前就隨族人遊歷金城郡,見識了蘭州的劉家峽堰,還曾在徐府君主持當地工務時,略微獻策參與、還結交相識了不少匯聚到蘭州的西北能工巧匠,甚至有慕大漢重開商路而來的西域異士……”

馬鈞說話經常會有卡頓結巴,顯然也是個不善言辭的,屬於跟韓非子一樣遇到專業問題下筆滔滔不絕,但讓他口述匯報就說不清楚。同時又敘述飄忽不著重點。

不過,聽了馬鈞自報名字時,李素就已經記起這個人了。

畢竟馬鈞雖然在《三國志》上不算什麽人物,但在後世的知名度卻比很多三國名將名臣還高——

主要是因為後世李素生活的那個年代,宣揚古代工業技術成就屬於政治正確,馬鈞、沈括這些古代技術人員的列傳,都是能節選進文言文課外讀本的。

基本上高中語文認真看的學生,都知道這些人。

而從馬鈞口述來看,他這一世的成長,顯然比原本的早年人生軌跡還要多很多蝴蝶效應的“奇遇”。

主要是因為前幾年李素在涼州的蘭州城規劃了那麽多基建工程,讓徐庶修了劉家峽這種級別的水利、還有那麽多紡紗工場織棉布工場,吸引了大量西北工科人才去遊歷學習,結果讓馬鈞也有了一定的超發育。

(注:馬鈞的生卒年不詳,但他歷史上的事跡主要是在魏明帝時期,以及後來秦朗、曹爽權重的那些年。也就是在230~250年活躍。

哪怕按照當時已經五六十歲高齡來算,逆推三四十年,也就是個十幾歲的少年。所以我暫時設定他目前十三四歲年紀,沒有獨當一面的能力,還在遊學期間,需要其他人的配合和切磋,這樣比較合理。)

李素既然已經知道了馬鈞來歷,也就不想再多聽履歷瑣碎。他微微擡手,示意直接講重點:

“後生可畏,不過,還是先回答問題——你既不善言辭,為何你們一行還要讓你來匯報?今日要說的,都是你的成果麽?”

馬鈞有些羞愧,也不知是為自己的口才笨拙說話東拉西扯,還是為自己的技術成就不夠紮實。他想了很久,組織好語言才磕磕巴巴說:

“不敢欺瞞司空,在下在這次‘解決大規模汲水’和‘依托畢圭苑故址修北場貢院’這兩事兒中,設計巧思的貢獻,確實不占主要,但想來也有三四成。

之所以同行之人讓我來匯報,是因為其余名工巧匠都是西域來客,言辭口舌尚不及我。隨行雖還有安息通譯,卻不懂技術。

一會兒要說的那些,雖不全是我發明的,但我至少理解吃透了,可以講清楚。講到技術問題,我便思路清晰,口齒便捷,還請司空給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