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地圖封公

如何確保公爵這項完全新創設的制度,不會對帝國的行政和財務產生不良影響,又能起到酬勛的效果、促成雙贏的長期成長。

這裏面的很多政策設計,都還需要長時間的實踐磨合,不是幾次朝會就可以完全想清楚的。

畢竟,劉備一朝的公爵,跟古代周朝的公爵已經完全不同了,只是借了古人的名字。秦漢都沒有公,如何在帝制時代搞好公爵,完全是從頭摸索的。

除了諸葛亮對那天第一次朝會的解讀以外,後來在198年這最後幾個月裏,隨著李素正式受封、開始整頓封地,許多小細節又被挖掘出來,漸漸形成約定俗成的制度。

比如,後來君臣們都注意到,對先漢後漢國家經濟崩潰影響最大的問題,就是豪強莊園的崛起和土地兼並。

那麽公爵既然可以在自己的封地裏進行民間經濟建設,如何防止公爵成長成最大的豪強莊園寡頭、土地兼並到崩壞的程度呢?

畢竟不是每一代公爵都滿足於“三十稅一”的輕徭薄賦,只問自耕農收那麽一點點錢糧的。如果公爵希望既收三十稅一,同時還把自耕農兼並成佃戶,再收四到五成的地主地租,那也是擋不住的。

這些問題很復雜,幾年都不一定想得明白。不過在初期執行中,劉備和鐘繇就總結出一個盡量緩解這個問題的思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把這些有食租稅權但無治權的公爵,往邊境郡封。

道理也很簡單:大漢的腹地,都是已經人口稠密,開發相對完善的熟地了,人口增長極限擺在那兒。

公爵們既然可以靠發展人口拆縣延長子孫受益的代數,他們自己肯定也樂於封到目前還相對地廣人稀的邊郡,將來往邊疆開墾荒地增加人口,讓爵位受益延長。

對朝廷來說,公爵們肯在不插手政治治權和不幹涉駐軍的大前提下,在邊境搞純經濟性的對外拓荒殖民,朝廷也是樂於看到的。畢竟這樣可以從制度上鼓勵大漢文明往外殖民擴張,增加國家的田地拓荒。

如果公爵們都是從目前的無人區或者蠻夷區兼並新土地,社會矛盾也就沒那麽嚴重。而且每一代朝廷收回一個縣,就等於是公爵代際的“遺產稅”。

以後每過一代人優先從與內地接壤的縣往回收,公爵們再往邊境開拓新地增加人口設新縣,土地兼並社會矛盾的累積速度就會減緩。

當然,根治土地兼並是做不到的,這個大問題還得指望將來別的政策配合。

按照這個思路,劉備眼下雖然還沒有其他功臣可以封公,卻已經在心裏一個人暗暗想好了以後給弟兄們的封地選什麽地方。

關羽是河東本地人,按說如果封祖籍,以後就是河東郡公了。但河東與雒陽所在的河南尹接壤,而且是連接雒陽和長安兩京的要害,過於靠近首都,所以肯定不能封出去。

哪怕是關羽也不行。

這種情況下,關羽就該從河東沿著大漢疆域往邊境方向挪移。可以是上黨郡也可以是太原郡,最好是太原,因為更靠近邊境。

好在關羽今年正好是選擇了先升大將軍,來年或者等袁氏徹底滅了之後,再給公爵。那到時候呂布的地盤肯定已經收回來了,給關羽太原郡公毫無問題。

太原靠近北方,冬季山區也很寒冷,所以今年冬天是不會對太原動手的。不過劉備覺得,過年的時候他可以給二弟先透個風聲,讓關羽心裏有準備。

這樣關羽明年開春後拿下呂布的太原郡的積極性應該會非常高,而且拿下的過程中也會注意保護百姓、不多作殺戮破壞。畢竟陛下都把這地方許諾封給你了,你自己的準封地怎麽能破壞呢,那打爛的都是關羽自己的財產啊。

這事兒也沒算徹底定下,主要是不知道北伐將來會打到什麽程度。

如果能把關外的鮮卑盛樂王庭也拿下,劉備也考慮把太原郡北部的雁門和盛樂周邊地區合並,繼續叫“雁門郡”或者改名“大同郡”都行。取鮮卑被驅逐後、天下大同之意。

讓關羽當大同郡公好了。

在內心安排好給二弟的預案後,劉備繼續一個人在那兒謀劃。

三弟張飛跟自己是老鄉,都是涿郡人,涿郡雖然也比較靠近邊境了,但畢竟北面還有地皮。而且那兒未來是帝鄉,不可能封設郡公。

那就把張飛也往北稍稍挪一挪,可以是上谷郡公,也就是後世居庸關到張家口一帶,可以掌握後世河北往北方草原的擴張隘口。

而且上谷郡廣寧縣(張家口)這地方未來也是長城隘口、河北與草原貿易的重要樞紐,元明清三朝北京城需要的牛羊草原物資和外輸貨物都是走張家口貿易的。

另外,張飛的戰功畢竟是比關羽和李素小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