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滅袁是一場持久戰

袁紹敗退的過程雖然看起來幹凈利落,但因為路途遙遠,加上袁紹傷病交加、不耐舟車勞頓。所以走走停停,直到九月下旬,才回到鄴城。

光是從魏郡與河內郡交界的朝歌、黎陽,到鄴城這段路,就走了七八天。一路上袁紹陣營的文武也都是憂心忡忡,不少人從鄴城趕來黎陽探病。

袁紹的物理傷勢當然不重,區區一根騎弓射出的箭矢,射在肩甲與護臂交界的縫隙裏,箭簇都沒完全入肉,就卡在鐵裏了。

當時袁紹身上其實被好幾箭彈到過,但其他沒那麽巧射中甲縫,都直接彈開了。

傷口處理之後,醫官說幾天就能愈合,半個月就能徹底消除影響。

所以,袁紹的問題,主要是被丟臉給氣的,每天在那兒想不開。

“我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至我更為大將軍,已經是第五世了,居然最後被劉備李素設計騙得這樣。沮授三心二意,許攸無能短視,難道只能去重用那個說話比放屁還難聽的田豐?”

“內外交困,人心不齊,實非戰之罪也。天命啊!劉備的人口土地本不如我關東朝廷,只為他姓劉,可以自為雄主,對關西偽朝之掌控,如臂使指,上下一心。

咱這邊卻‘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謀士各懷私心,曹阿瞞和孫權小兒更是……有幾人肯真正勠力同心。要是天下人心不思漢,或者孤自為天子,或許如今也不是這個景象,唉……”

袁紹哀嘆之中,內心忍不住連曹操寫的《蒿裏行》詩句都引用了。這一世當初討董的時候,曹操被擊敗得沒那麽慘。但他還是憤於關東討董聯軍不齊心,寫了《蒿裏行》,不過只不過只寫了前半闕——

也就是只寫了感慨討董聯軍內訌為之。後半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開始曹操就沒寫,因為那些事兒都改變了,沒發生。這一世的袁紹也是大義滅親,沒跟袁術沆瀣一氣。

而且,因為劉協在位的時候,曹操擁劉協而排斥劉虞劉和父子,所以曹操看起來才像是更忠漢的。不過在劉協完蛋、劉和登基之後,袁曹與皇帝的親近程度就截然逆轉了。

如今的袁紹有“擁立天子匡扶漢室卻被其他小人掣肘”的感慨,再正常不過了。

只是連續的失敗,讓他的智力優越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反思之下,他甚至對整個路線產生了懷疑。

尤其當初袁紹擁立劉和之前,因為袁紹手下的心腹謀士當中,最重視漢室的就是沮授。現在沮授雖說是死於亂軍之中,沒有明確聽到他投降的消息,但袁紹還是傾向於覺得沮授有問題、是亂軍之中沒找到投降的時機,被不接頭不懂事兒的基層亂兵所害。

沮授既然定性為通敵分子,連帶著他當年建議的大政方針,袁紹自然都會動搖。

他覺得擁立天子得到的好處並不大,甚至有點兔死狐悲地懷念起那個他一輩子不對付的弟弟袁術來。

要是當初不聯手曹操劉備殺袁術、而是直接冒天下之大不韙,放開膽子幹,兄弟倆聯手直接推翻漢室,又如何?

雖然那樣幹,他其實會死得更快,那樣天下就變成了二袁共同弑君篡漢、劉曹孫三家趁機攻打二袁。袁紹多拉到一個袁術卻要把曹操孫策逼到敵人那一面,怎麽看都沒贏面。

但人到了絕對的失望頹喪之中,如今走的這條路已經徹底敗了,總是會產生幻想,覺得“當初如果走另一條路說不定挺大概率能贏”。

袁紹心中悲憫地暗忖:“許攸這次中計受騙,當初勸孤轉守為攻,一方面固然是許攸無智,可曹阿瞞那廝肯定也是在情報源頭上就故意做了手腳、樂見孤跟劉備兩敗俱傷。

早知道這些明面上裝作跟孤一起尊奉天子的諸侯都不可靠,一個個都暗地裏依然隨時隨地想算計孤。還不如當初跟著公路一起滅了他們三家呢。

唉,兄弟鬩於墻,天不佑袁氏啊。公路謀逆弑君,已經快兩年了,但公路授首,不過是八個月前,還是阿瞞攻破手春城前夕的事兒。

想當初,孤還以為公路之死,是孤棄舊換新、大展宏圖之時,他才死了八個月,孤莫非也已經氣數暮沉?這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袁紹越想越鉆牛角尖,大病一場,病勢怕是比歷史上官渡之戰後慘遭打擊那場病還要沉重一些。

主要是因為,歷史上的官渡之戰袁紹還能在內心為自己找借口,是許攸叛變導致他失敗,不是他方略上完全失誤。現在沮授雖然也有誤判,可畢竟沒有出賣情報,袁紹想找借口推卸責任,能推卸的目標都少了很多。

這口氣不撒出來,當然越發郁悶成疾。

不過好在歷史上他還得再挨一次倉亭之戰的慘敗打擊,才真正氣死。現在劉備未必會在一年之內就給他再一次決戰的機會,所以袁紹要死還是有點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