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沮授的最後一次挽救嘗試

沮授選擇辛評作為工具人,是經過慎重的權衡的。

一方面,他跟辛評有交情,兩人都是早在袁紹來冀州之前,就為前兩任刺史、州牧服務過了,同僚時間長達十一年,幾經易主。

另一方面,辛評一家其實不是河北本地人,是之前的冀州長官從外地帶來的幕僚,這一點跟籍貫冀州的沮授又能保持一定的距離。

袁紹這些年來,很少覺得“辛評是沮授這一派的人”,但也不會覺得辛評是潁川/南陽派,而是屬於河北派和潁川派之間的中立者。

七月初六,關羽逃跑之後,當夜沮授就去找了辛評,把他為國為民一心秉公的戰略考量跟辛評充分商議了一番。

辛評這人雖然小節方面不太注意,私德比沮授差、會收錢辦事,但大事上還是比較清楚的。

他知道沮授是有大才的,也聽得出對方的計策比袁紹目前執行的現狀方案要好得多,原則上也願意幫忙代為進言。

不過,辛評是文學從事出身,仕途早期做的是那種領導秘書類的工作,比較會察言觀色、揣摩親疏。

近年來因為袁紹在秘書類幕僚方面更重用陳琳,辛評的定位才漸漸偏向萬金油打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他知道這個節骨眼上,自己在袁紹心中的中立程度怕是依然有點不夠用,而且一個秘書打雜類的角色,也不適合妄言軍機大略。只怕一開口,袁紹就會想起“沮授和辛評在我來冀州之前就已經是同事了”這一層關系。

思之再三,在最後落地的過程中,辛評轉托了自己的弟弟,給辛毗一個表現機會。

辛評今年三十五歲,辛毗才二十八。辛毗是在兄長已經混出點官位之後、自己年紀及冠那年,才由辛評推薦給袁紹的。

所以辛毗的仕途履歷只有七八年,是191年袁紹從韓馥那兒竊取冀州牧後,才出來當的官。

從這層角度來說,辛毗和沮授並沒有“數次易主依然一起共事”的交情,而且一踏入仕途明面上就是潁川/南陽派的姿態,跟南陽許攸也就談不上派系對立。

從個人的才幹稟賦方面來說,辛毗小節、私德方面比兄長更會修飾,也更擅長外交和軍略的謀劃,但大是大非忠心程度上還不如哥哥辛評。

否則歷史上官渡之戰後,辛毗也不會那麽快變節屈膝降曹,反而辛評倒是沒投降。

辛毗對於兄長的請托,權衡之後,發現這條計策確實是有道理的,也是一個撈取立功的好機會,便本著雙贏的心態答應了。

……

次日,七月初七。

袁紹還在為前一階段的損兵折將煩惱。其實這一次的夏季攻勢,從六月二十二開始全面進攻,至今也才半個月而已。

但半個月就死了兩萬人,逃亡傷病累計四萬,眼下的可用之兵只剩二十四萬,審配在後方再是刮地三尺也難以快速補足減損的力量。

種種煎熬,讓袁紹下意識覺得這場戰役像是已經打了一兩個月似的難熬。

當天中午,他又得到了一個壞消息,是負責軍中後勤工作的幕僚來匯報的,說是野王和溫縣兩處營地,有小規模的瘟疫在軍中流行的趨勢。

軍中已經緊急派軍醫官處置,但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目前來看,至少有數百名症狀很明顯的將士吐瀉不止,至於有多少症狀還未顯露的潛在染病者,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河內郡周邊各縣的百姓,也多有染上疫疾的,百姓沒有醫官處置,受害恐怕比士兵更嚴重。軍中醫官根據之前的環境,推測時疫是決水漫灌和屍體過多不得處置導致的,已經請袁紹安排了一些緊急措施。

事實上,這種因為汙水大面積淺淹和死屍沒有焚燒遭到浸泡而成的瘟疫,而且病人也是吐瀉不止的症狀,有點現代醫學知識的人都可以判斷出是霍亂。

但袁紹這邊沒有張機級別懂《傷寒雜病論》的高手,不知道霍亂是什麽。

好在這種病雖然讓人吐瀉不止,但只要堅持給患者喝足量的濃度合適的淡鹽水,而且補充的鹽水絕對不能再受到汙染,那麽八成以上患者還是能挺過去不至於死亡。

相比於鼠疫或者傷寒等漢末同期的其他瘟疫,這種瘟疫處置得好才一成多的死亡率,已經算很不錯了。只是患者哪怕挺過去了,也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虛弱期,肯定是沒法勞動和上戰場了。

但百姓因為沒有人管,也不普及喝煮熟清潔的淡鹽水,能活多少就不知道了。

袁紹被這種新情況,搞得是焦頭爛額,一些謀士跟他委婉地說:河內雖然光復,但為了逼走關羽,己方挖河決水、把當地的基礎設施破壞成這個爛樣。

要是再把近二十萬大軍堆疊在河內郡,處處沼澤處處腐屍,怕是更會給瘟疫制造溫床,請袁紹考慮退兵、以少量精兵固守軹關陘、箕關陘和石門陘的出口,防止關羽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