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連環挖坑一時爽,連環引爆時更爽

周瑜在做出了重大犧牲讓步之後、又擺事實講道理穩住於禁,總算是讓江東的戰況沒有立刻崩盤。

但周瑜即將付出的代價也顯然是慘重的。

在黃蓋朱靈路招被全殲的重大利空消息打擊下,加上李素先鋒抵達南陵港也兩三天了、已經開始逐步展開陸上攻勢準備,南陵這破地方實在是不能再守。

不但南陵不宜久守,後面好幾處周瑜一開始籌備作為戰略縱深江防支撐點的地方,都只能拖幾天就放棄,以時間換空間。

當天後半夜,周瑜和於禁集結了全部主力戰船,突圍離開南陵,往下遊瘋狂戰略轉移。

雖然是黑夜,但李素畢竟是設置了一定的警戒巡邏,趁機追擊半夜,也殲滅了周瑜一部分殿後的部隊,總之是沒讓周瑜全身而退。

周瑜在開戰前就只剩五萬水軍了,黃蓋丟了他不少,今晚又折損數千,當他逃到後方時,清點人馬只有三萬七八千人。於禁那邊的水軍,也稍有折損,剩下不過兩萬出頭。

於禁和周瑜相加,總水兵兵力竟然只有六萬人,孫曹聯軍的一線戰兵總人數,也從開戰前的十一萬下降到了九萬——長江北岸還有三萬純陸軍部隊,曹仁李典等人帶著。

好在,隨著周瑜的退卻,孫權還會把最後在丹陽和吳郡守家的剩余力量慢慢補充給周瑜。

而且北岸的陸軍規模下降問題也不大,曹操水軍不多陸軍還是很多的,有曹軍援軍填補戰線,不用擔心李素在江北登陸、連淮南一起奪取的風險。

此後十幾天裏,周瑜設計在南陵縣東部的銅山隘,又多拖了李素四天時間。這地方港汊縱橫、長江被幾個江心島嶼分叉為數股航道,確實便於阻擊部隊拖時間後全身而退。

說句題外話,這銅山雖然漢朝時連個縣級地名都沒有,後世卻是挺有名的,正是南宋滅亡前一年、蒙元軍隊殲滅賈似道主力的丁家洲之戰的戰場,可見這段長江地形確實適合打阻擊戰。

(注:就是現在的安徽銅陵,當時銅陵只是一座銅礦山,漢末時開發不徹底。經過南北朝六朝的開發,到隋唐的時候,才因為躍升為全國第一大產銅礦山,單獨設縣,從南陵分割出銅陵)

然後,就是如法炮制地依次放棄春谷、蕪湖(漢朝就叫蕪湖了),在半個月之內,把他的江南水軍駐地,一直退到當塗、牛渚為止。

於禁一開始是死活都要退到江北岸的濡須水,這樣只要把濡須這條小河的河口堵了,李素就無法追擊他。

但周瑜好說歹說找理由勸他,讓他放心,告訴他退到當塗、牛渚絕對不會跑不了、絕對不會沒有退路。

周瑜的解釋非常有技術性,而且周瑜在這半個月的時間裏,表現出的“打阻擊斷後分兵都讓我的人幹,保護友軍先走”的負責任態度,也多多少少挽回了於禁對他的欽佩,最後總算是說服了於禁,退到比濡須口更下遊幾十裏的當塗。

至於濡須口,該堵還是得堵,但是讓李典的陸軍堵守就可以了。濡須水河口很窄,陸軍在兩岸設土台、上立弩炮投石機絕對可以完全封鎖河面,敵船來多少死多少,不可能硬扛城防工事的。

當塗、牛渚兩港,大致已經相當於後世的馬鞍山和馬鞍山下屬的采石磯了,稍微讀過歷史的都知道,這地方是自古從長江上遊攻打建業/金陵的最後一道江防門戶。

歷史上發生在采石磯的最有名的水戰防禦戰,自然是後來南宋儒將虞允文帶領十三萬宋軍、擊退金海陵王完顏亮的六十萬大軍渡江南征,讓完顏亮的“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吹牛成為了笑柄。

漢末的時候,原本歷史上孫策擊破劉繇奪取建業,也是在牛渚之戰打敗了張英、樊能,才在江東奪取了根據地。當然這一世因為蝴蝶效應,那些事件都有所變化。

但不管怎麽說,牛渚已經是建業最後的江防門戶,這裏再被突破,就只有看著敵軍登陸、死守建業城池了。

本朝偉人讀史,曾有“古今儒將謝周虞”之感慨,也就是認為自古南朝抗擊北虜的名將,以謝安、周瑜、虞允文三人為首。

時過境遷、因緣際會,周瑜人生的最後一場大決戰,卻要被拖到牛渚附近、拖到原本千年後虞允文的成名之地打,周瑜也算是“南朝名將全員靈魂附體、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

不過,周瑜能說服於禁也跟著他不躲進濡須口、而是再往下遊的牛渚駐紮,僅憑牛渚險要、是建業最後門戶這個理由,當然是不夠的。

於禁始終關心的是“會不會因為縮到南岸的某個港口,最後退無可退被李素分割包圍甕中捉鱉”。

周瑜關鍵就是解決了他這個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