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瘋狂生長的兵法思想樹(第4/5頁)

這些樸素的軍事思想,到了唐宋明這些和遊牧打得有來有回的時代,早就總結透徹了。諸葛亮沒總結透徹,主要是因為大漢的歷史上,不是跟匈奴和平和親、休養生息種田,就是武帝時候撕破臉反推了匈奴。

漢朝被匈奴壓著打的時間不久,所以這方面的戰略縱深防禦經驗總結得不如宋明深刻。諸葛亮居然要靠跟沮授的拆招來領悟這些。

“……所以,沮授這套打法,神髓就是上述這些。當然,還有一點要注意的,那就是用了這套打法,卻還在打防守戰,有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守勢一方的兵力要多,不說遠遠多於進攻方,至少也不能明顯少於進攻方。

換言之,傳統的城池關隘防守兵法,比如《孫子》講究的是‘十則圍之五則攻之’,防守堅城關隘的守軍可以只有攻防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依然拖住很久。

我們現在有了杠杆式投石機快速破墻、再遇到這種長防線甬道防守作戰,敵人兵力還那麽少,被突破一個點就完了。

所以,沮授實則是拿了至少‘倍則分之’,甚至更多的兵,卻不敢與我們戰。他哪怕沒有城池工事,跟我們陣地野戰,也是能撐住很久的,他哪怕被破了墻,他的部隊人心士氣也可用,知道他們人多,破了墻不等於輸。

現在想來,雖然四百多年前廉頗戰秦軍時,具體細節很多已不可考。但廉頗應該也是略懂此道之人,所以他才是那種率四十萬趙軍打防守戰的典範,被王龁破了百裏石防線也無所謂,因為廉頗還有第二道丹水防線,王龁殺進缺口的部隊還能被廉頗擊退重創。

而沮授之才,已經遠在廉頗之上,他更是結合了當下我軍新攻城武器的應對,拿出了與時俱進的新法對抗防守,才有今日局面。他的防線部署非常精確、縱深距離恰到好處,讓我們處處骨鯁在喉。

以至於投石軍雖強,進攻著進攻著就與沖鋒的步軍脫節了,支援不到步軍,神臂弩雖強,也是深入著深入著就脫節了,支援不到第一線,才會打成這樣。公衡回去,一定要把這些經驗分析清楚。說不清楚的話,看看我給陛下的這封秘策。”

黃權跟諸葛亮探討許久,最後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對自己的軍事策略復盤總結能力,也是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同樣是觀摩了一場戰鬥,為什麽孔明的收獲比自己大那麽多?

他懷著這樣的嘆服,即日啟程回到了長安。

……

事實上,如果李素此時在場,也觀察了沮授的防守戰略、以及諸葛亮觀察總結後得出的心得,恐怕也會再一次驚訝於歷史的加速:

如前所述,去年冬天諸葛亮幫關羽取得的勝利,其實是“約米尼總結的拿破侖時代內線機動集結優勢”。

但戰後,諸葛亮甚至超前地自行反省總結出了“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可能會出現毛奇時代的外線分進合擊同時輸出優勢”。

而今天這一戰,沮授可謂是讓諸葛亮意識到了“有了毛奇時代的外線優勢戰略思想,依然有可能被內線的防守方使絆子,有勁兒使不住”。

因為,沮授今天用的防禦思想,不就是後世普法戰爭後數十年、一直到一戰前夕,發展出來的“彈性防禦”思想麽!

歷史上一戰前發展出來的彈性防禦,正是克制普法戰爭時代毛奇外線戰略的新一代戰略思想,讓防守方依托可以放棄的縱深防線,重新奪回了普法時代轉移到進攻一方的優勢。

所以,德軍在一戰時沿用普發時的毛奇思想,搞施裏芬旋轉門計劃,才沒那麽容易,後來更是屢次陷入泥潭——

整個一戰,至少在西線戰場,明顯是誰防守誰占優,進攻一方虧到死,毛奇時代進攻方外線優勢蕩然無存了,得等下一個時代的理論閃電戰出現,外線進攻方優勢才奪回來。

彈性防禦的核心是什麽?你不是有分進合擊的優勢麽?你不是有集中優勢火力步炮協同麽?那我防守方就不在你進攻方預選好的要強攻的那個戰場上跟你打!

我把防禦縱深做深,可以放棄前沿陣地,把你放進來,因為直到一戰基層部隊還沒普及無線電,所以一線攻擊部隊沒法實施呼叫炮火支援。

一旦沖進去雙方犬牙交錯亂了,進攻一方無法及時掌握自己人打了多深,防守方卻能實時知道自己丟了多少縱深,這時候防守方可以呼叫炮火進攻方呼叫不了,進攻方就被慘虐。

今天這種情況,無非是“彈性縱深”的簡化版。一戰時大炮能射二十幾公裏,所以彈性防禦要求防線縱深二十公裏以上。諸葛亮的杠杆式投石機只能射三四百步,所以沮授的彈性防線縱深只要三四百步。

沮授做不到讓你“步炮協同脫節”,但只要做到讓你“步投石協同脫節”、“步神臂弩協同脫節”,然後跟你混戰群毆反沖鋒,一樣壓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