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打了勝仗一定是好事嗎

數日之後,一個普通的冬日,鄴城驃騎將軍府,袁紹正在跟他麾下的幕僚們商議著日常政務。

討論內容無非是軍備和整頓財賦這些議題。與會的沮授田豐、郭圖審配等人,照例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辯得非常熱鬧。

便在此時,今天沒來參加會議的許攸,忽然提出拜見,袁紹也很客氣,姿態上非常禮賢下士,讓人立刻快請。

袁紹和顏悅色地請教:“子遠這幾日可是奔忙不易,聽說是去下面郡縣了解情況了?正好,你也說說劉備那個租庸調輸的改革,我們該如何借鑒、借鑒到什麽程度。大夥兒各持己見,一時委決不下。”

原來,許攸如今在袁紹陣營內的謀士地位,已經爬升到超越田豐、僅次於沮授的程度了。跟沮授的差距,也不是很明顯。

許攸現在的官職,除了驃騎將軍司馬外,另掛了朝廷的護烏桓校尉。前者代表了他在袁紹麾下的幕僚級別,後者是為了便於把他的待遇提升到比兩千石,可謂是實權和待遇都不差。

袁紹對他那麽好,顯然是因為前年夏天,他通過外交斡旋逼迫曹操名義上徹底歸順袁紹、接受鴻溝為界的條款。許攸有“降曹操”的功績,自然不亞於沮授的“滅公孫瓚”之功。

然而此刻,面對袁紹的請教,許攸卻不急著報答案。他知道,如果催促袁紹改革的話,容易得罪河北本地派的勢力,所以就算要改,也不該他許攸當出頭鳥。

得罪人的事兒,讓別人去幹好了。

許攸只是打太極地說:“主公,征東將軍又派司馬朗為使來鄴城,如今已在館驛等候召見。屬下來之前,遇到了司馬朗,聽他提及,似乎曹操有意為主公分憂,由他在徐州試點新法。

若是新法有益,可以推廣,也能為主公增添美譽,若是失敗,惹人唾罵,那也是他曹操執行不力,辜負了主公的信任。”

許攸此言一出,堂下其他原本支持袁紹做出變法改革的謀士,都頗感失望——連許攸這個外地派的謀士代表都不據理力爭,還能指望本地派支持?

這個老滑頭!太明哲保身了!

如前所述,劉備的租庸調輸改革,最後這個“輸”字,是減輕偏遠地區負擔的,所以最支持這個變法的就該是外地人。而冀州本地人是不願意因此降低自己的權力、少收賦稅、減少蹭徭役夾帶私利的機會的。雖然這些利益不大,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袁紹麾下河北本地人和外來人的矛盾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歷史上許攸的家人被審配抓了,許攸就是南陽人,審配是鄴城本地的。而再後來郭圖讒言僭害張郃高覽那一次,也不難發現張郃高覽是河北本地將領,而郭圖是潁川人。

荀彧則是一開始就看穿了袁紹重用不了外地人,一早就投曹了。好不容易有個逢紀算是許攸的南陽老鄉,還能跟河北派的審配交好。最後還被袁尚派去袁譚那兒當送死的人質。

鬧到最後肯跟曹操死戰到底的,都是河北本地人。

這一切如今雖然還沒有發生,但矛盾是一直存在的,以許攸的智商怎麽會不清楚?

隨著許攸的提前崛起,袁紹手下的河北派裏,除了不會做人的田豐依然是獨行俠,其他審配、辛評、辛毗、崔琰、王修(這個是青州人)都暗中以沮授馬首是瞻。

外地的郭圖、陳琳則因為蝴蝶效應跟了許攸。當然陳琳只是個文學之士不用怎麽出謀劃策,地位比較超然。逢紀也是外地人(許攸的南陽老鄉),他倒是左右逢源,公事往往支持許攸派的意見,但私交依然跟審配保持友好。

此時此刻,袁紹看許攸難得地沒反對河北派利益,也就順水推舟,關心起曹操的態度來。只聽袁紹語氣詫異地問:

“哦?阿瞞居然這麽為我著想?試點他去,辦好了為我揚名、辦砸了算他自己執行不力?不錯,他這人越來越讓人放心了。

子遠,你做得也不錯,前年你剛幫我降服阿瞞的時候,還有人勸我說別給阿瞞喘息之機、他定然是貌恭而心不服、苟免而不懷仁。現在看來,那些都是小人之心的迂腐之見了。只要阿瞞跟咱一起尊奉燕王,他一輩子也翻不上天去。”

許攸賠笑追問:“那……主公是不是抽個時間見見司馬朗?”

袁紹點頭:“要見,當然要見。諸位,軍需調度變革的事兒,就容後再議吧,我先聽聽阿瞞具體怎麽說。來人,偏廳賜宴。”

袁紹說著,讓內侍先把謀士們拉到旁邊吃飯休息、置酒高會,他袁本初繼續勤政接見曹操使者。

因為有許攸引薦幫襯,司馬朗這次的使命自然也沒多大難點,不到半個時辰,就讓袁紹對他那個小老弟的恭敬態度很是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