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有錢人的揮霍方式

正月十五,上元佳節,西嶽華山。

因為等天氣稍微暖和一點,李素就準備出遠門雲遊視察種田,又不能帶上懷孕的妻子,所以這幾天他還是很疼老婆的,先帶老婆出來短途玩一玩。

而之所以來華山,一個是因為這裏離長安比較近,蔡琰平時也不會自己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李素通知了諸葛亮來和他會合,而諸葛亮新年的時候人在雒陽,最近才要回長安,正好路過。

諸葛亮做朝廷的靈台令,算算日子也有快一年半了。從虛歲十五(十四歲零兩三個月),到如今還差三四個月就十六周歲。

每天在蘭台和天祿閣讀書查档案、搜集民間新著作審閱送刻,讓諸葛亮的眼界進一步瘋狂增長,真正做到了讀書破萬卷,也讓他讀書本就“博而不精,觀其大略”的特性發揮到了極致。

現在諸葛亮讀書的速度已經比後世那些出版社和版署的審核人還快了。因為讀得多,一本書稍微掃一眼就能提綱挈領抓住主要內容中心思想,還能觸類旁通跟其他讀過的書形成對比,知道這本書是否言之有物有新意、值不值得被推廣。

諸葛亮也不是始終留在長安,有時也要應應景去雒陽露露臉,以備皇帝的咨詢,同時也便於向駐留京城的鄭玄,請教一些歷數算史方面的學問資料。

不過好在諸葛亮這個靈台令的工作效率遠勝於過往所有的靈台令,連帶齒輪黃道盤的渾天儀都造出來了,推算的歷法更是把後代幾十年混一次薪水的活兒幹完了,所以他哪怕請假一年也沒人會管的——

比如要是還有人想拿天象吉兇攻擊朝廷說事兒,直接把諸葛亮那個齒輪黃道盤機器轉動推演給對方看就好了,就足以再駁斥一遍“天人感應皆虛妄之論,殿興有福才是千古真理”。

做官的過程中,隨著見識越來越多,諸葛亮也非常感激李師給他安排的這個工作——讀書學習就能有俸祿拿,積攢官場資歷,還沒人來煩他。

……

“這華山盛景,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可惜妾身體不適,不能再往上爬了。夫君,你們繼續上吧。沒想到華陰這地方在段將軍治理之下,倒也民生安定,不亞於大王治下。”

這才從華陰縣剛上山走了沒三四裏路,海拔也才提升了不過百余丈,蔡琰就已經有些走不動了,有婢女攙扶都不行。

考慮到她懷了還不到兩個月,確實要小心,運動得適度,李素當然不會勉強:“那夫人就在前面的山居觀賞山景。上面越高越冷,風也大。如果要婢女給你燒炭火,記得通風,別怕浪費熱量多花炭。”

李素關照得很體貼,然後才帶著隨身護衛們繼續攀登,不過他也沒有上到華山之巔,一來是這個時代華山上稍微高一點,就沒有工匠修的道路了。

李素那麽苟命怕死的人,怎麽可能跟李白似的為了遊玩就親涉險地。再說就算是後世有修路的時代,一天也爬不到華山頂,海拔兩千米出頭呢。

華陰縣市區海拔也就四百來米,蔡琰停留的這地方估計七八百米,李素能到一千三四百就很不錯了,再上去雪都沒融化呢。

在別人的攙扶護持下,李素神清氣爽地運動了半天,早春涼爽還帶些寒冷的氣候很適合戶外大運動量健身,走了十幾裏山路,海拔大約一千二百來米,也就是後世主峰半程的青柯坪附近,眼前豁然開朗,李素知道自己這次的驢友目的地也到了。

青柯坪是華山峪道的終點,再往上到主峰玉女峰的九百米海拔,就沒有正常的台階或者緩坡走了,也不會再有大片的山間空曠平地可以休息。加上山上竹木石材這些建築材料幾乎運不上去,這地方也是後世修道院宮觀的極限,再往上就沒有修行者定居了。

換言之,如果世上真的有華山派,華山派就該蓋在這兒,再往上只有思過崖。

李素是第一次來青柯坪,爬上來的時候天都快黃昏了。入眼之處,他就先看到了一座迷你的宮觀,門口掛了一塊匾額,上書“妙真宮”三個篆字。

遠方高處還有一個青條石砌的台子,台上還有一個圓柱形的石質無頂小屋,頂部是一些黃銅和鐵材制成經緯軌道的鏤空骨架,成弧球面,看似著實仙風道骨。

李素知道,眼前這個宮觀,就是萬年公主劉妙出家修仙後住的地方。

而更高處那個石台則是諸葛亮去年自掏腰包建的天文台——誰讓諸葛家特麽的如今這麽有錢呢!諸葛亮這個靈台令做到後來,覺得挺有興趣,居然自己倒貼錢做官。

類似於後世不差錢的科學家,遇到國家覺得不重要的事情,不肯撥款科研經費,他就自掏腰包造實驗室。

之前李素約諸葛亮回長安的時候,諸葛亮給他報的日程,之所以說上元節當天會趕到華陰,也是諸葛亮早就安排好了的。這個天文台完全造好之後,他還沒趕上一次最佳的月圓之夜觀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