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先當幾個月京兆尹過渡一下

話分兩頭。

劉備、諸葛亮、荀攸在後方為攻城戰的施工準備做部署、為長安城裏至今為止的損失找歷史負責人;

與此同時,李素帶著趙雲和典韋,自從四月二十二日清晨啟程東進,經過兩天多的跋涉,也抵達了弘農。

他是二十四日午後把求見的表章遞進去的,然後皇帝宣布明日一早接見。

長安到華陰就有二百二十裏,華陰到弘農還有一百五十裏,所以李素一共趕路了三百七十裏。

哪怕是騎馬,兩三天時間跑那麽多路,已經是很趕了。他又不是逃命狂奔,沒必要再快。

來的路上,為了防止李傕軍的流散殘部為害,畢竟這地方幾天前還是敵占區,所以李素帶了八千名騎兵隨行保護,包括五千名胸甲鐵騎和三千名皮甲弓騎。

反正攻城戰用不到騎兵部隊,閑著也是閑著,李素就帶著趙雲馬超典韋一起來見見世面,順便也吃點段煨的糧草,減輕騎兵部隊滯留關中的軍糧壓力。大災之年,能省一點是一點,八千騎兵來回吃個七八天,也不少糧食了。

不過,到了潼關之後,絕大部分的騎兵就被擋在外面了,因為潼關以東從來不算李傕的控制區,而是段煨的傳統勢力範圍。最後一百五十裏,李素只帶了一千人隨行,而且到了弘農就要讓這一千人在城外紮營,他只帶數十親隨進城。

而最後的接見,被安排在臨時的行宮內。要進行宮,李素一個衛兵都不能帶,得是寫在劉備朝見表章上的人,留了名的,才能面聖,所以只有李素加趙雲馬超典韋四人。

至於這座行宮,其實原本是一座沒有修完的王府,也就是劉協已死的哥哥、廢少帝、弘農王的王府。

劉辯被廢為弘農王之後,理論上是要就藩的,但董卓當時不放心他脫離控制,所以一直押在雒陽。但朝廷禮法不能廢,不管劉辯去不去弘農,弘農的王府都得選址開始營建。哪怕是草草應付一下不造完也沒事兒,但不能完全不造。

沒想到,這座半成品的王府,風吹日曬了三四年,最後居然被劉辯的弟弟逃亡路上暫住了。很多地方還沒裝修,但也沒辦法只能先湊合用。

二十五日一早,李素就按照卯時三刻上朝的節奏,帶著三名同去的武將去行宮。

在行宮門口,趙雲三人當然都要解劍脫鞋,他們可沒有“劍履上殿”的待遇。

李素也跟著脫鞋,但拿起掛在腰上的佩劍,要跟宮衛人員解釋。

那名宿衛的騎都尉,是董承的下屬,不了解情況,直接把手按在自己劍柄上,威嚴地要求:“請右將軍解劍!”

李素:“此乃權攝漢中王奉表中提及的斬蛇劍,此番要面呈禦覽,待長安城破,便送回太廟高皇帝牌位前供奉。陛下昨日回諭是答應了的。”

這把斬蛇劍是四年前、李素送劉協的姐姐萬年公主劉妙就藩時,路過長安,長安太廟“白虹貫月”飛升到李素船上的,李素就帶回去給了劉備存著。

現在劉備打回長安了,這把劍按說也要放回太廟,到高皇帝的牌位前面供著。但於情於理應該跟劉協說一聲,看完還是要拿走的。

稍微糾纏了一兩分鐘,董承聽到外面議論聲,親自出來,代表皇帝表態,那名騎都尉才放行。

如此一來,兩旁衛士架戟之類的通過儀式也免了。李素也正好不喜歡那種折騰,四個人一把劍,終於來到正殿上。

……

劉協看到李素覲見時,也是心情略微忐忑。

劉協這輩子至今,還沒有見過劉備。因為劉備雖然在靈帝末年當過一陣子京官,在暫代九卿之一的宗正(但當時劉備資歷不夠,不是正職,只是副職代理正職工作),不過那時候劉協才八歲,而且只是陳留王,壓根兒沒機會與聞外朝之事。

不過,李素他是見過的,趙雲也見過,是五年前十常侍之亂的時候。

當時他九歲,從雒陽南宮的溫德殿逃到北宮德陽殿的復道上,跟著何皇後與萬年公主一起跳樓逃生,只有十四歲的大哥沒敢跳。當時是趙雲接住了他,所以趙雲對劉協也算略有救護之恩。

基於這層舊交,哪怕知道李素和趙雲現在肯定是更傾向於直接忠於劉備,劉協對這兩人還是比較嘉許的。而典韋馬超就完全沒露臉,只是普通外將了。

劉協想了想,居然使用了一種套近乎的開場白:“卿別來無恙,朕五年沒見過你了吧。記得母……母後托你送皇姐就藩,如今她還好吧。”

提到何太後的時候,劉協措辭稍稍猶豫了一下,但最終還是喊母後。

這是因為去年的時候,他舉行了元服之禮。

所謂元服,就是成年禮,按說要十五歲才舉行。但皇帝要娶妻就得先元服,所以193年朝廷打了個擦邊球,提前給劉協元服,然後立刻把伏壽和董貴人娶、納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