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死前爽一把

劉協雖然最終陰差陽錯逃到了弘農郡。但這跟另一個時空的他想要東遷時,所面臨的心態、環境和動機,還是截然不同的。

在原本的歷史上,劉協要一年多後,也就是195年六月才試圖東遷,底層原因自然是李傕郭汜在長安的互相混戰導致局面大亂、留下會有危險。

加上194年關中的旱災、蝗災、地震三重災害,朝廷百官和一部分非李傕郭汜嫡系的部隊,留在長安實在是沒吃的了,這才不得不走。

說白了,戰亂原因占六成,饑荒占四成。當時長安白米價格暴漲到五萬錢一石,比豐年高了百余倍,麥子也要三四萬錢一石,連豆菽和高粱也要一兩萬錢。這樣的糧荒誰扛得住?

不過,歷史上劉協在這一波糧荒裏,也著實刷到了一丁點“仁君”的美名。在194年冬天和195年春荒的時候,劉協還試圖開長安朝廷的太倉賑災,每天給長安市民定量發放五十石麥和五十石豆熬粥施舍。

可惜不但杯水車薪,還被負責賑災的官員、一個名叫侯汶的侍禦史貪墨了大半賑災糧。後來劉協讓人在禦前取麥、豆各五鬥,當著百官的面實驗煮一大鍋稀粥,測量體積,計算糧食煮稀後的膨脹率,證明侯汶確實貪汙了。

但因為侯汶是李傕的心腹,無法斬殺,就將其禦前仗責五十。但劉協也著實靠這件事跡被記入《後漢書》,也在當時刷到了“仁君”、“聰慧”的名聲,在十五歲的時候總算走出了當年他哥哥的懦弱無能陰影,能夠被宮外的普通人也知道這個皇帝是有點腦子的,而且並非失德之人。

只不過,機緣巧合,這一世的劉協,是為了躲避李傕狗急跳墻時拉皇帝殉葬墊背的屠刀,才不得不提前一年逃出長安。但就此失去了一個示好百姓、展示仁君道德形象的機會。

這很容易被人視為“朝廷失德,天降災異的時候,直接舍棄水深火熱中的百姓逃跑”。畢竟後世的歷史反復證明,一個君主如果在人民受災的時候躲到外地去過自己的安樂小日子,是很容易被人民厭惡的——看看2020瘟疫時期的泰蘭德就知道了。

而且,劉協失去的不僅是一次示好百姓的機會,也同樣失去了一次示好百官的機會——

歷史上一年半之後,劉協在東遷途中,在弘農東澗、陜縣等地先後兩次遭到郭汜追殺,損失慘重,有人勸他放棄禦輦單騎逃跑,他好歹有機會說“百官堅貞相從至今,豈可舍棄”來穩定團隊人心。

後世南宋史學家胡三省在注《資治通鑒》時,如此評價劉協這番言論:“觀帝此言,發於臨危之時,豈可以亡國之君待之哉”。

而這一切,現在都成了拋棄後妃、拋棄百官直接逃命。人心離散,非止一端。

……

抵達華陰之後,下一步如何處置,又成了劉協眼前要考慮的頭等大事。

因為東歸時機不同、環境不同,這一世他來到華陰之後,並不用考慮“要不要繼續往東逃擺脫西涼軍閥的追殺”的問題。

畢竟歷史上的這個時期,長安以東有兩位將軍屯駐,只有華陰是段煨的防區,前面的弘農則是並不忠於朝廷的張濟的,段煨這個忠漢派嫡系地盤太小,劉協才不敢久住。

如今,歷史早在兩年前李素殺董越、樊稠時就分叉了,張濟去了西邊陳倉,如今都死幾個月了。關中地區與東邊河南尹之間的全部防區,都是段煨的。

而劉協已經在出發逃跑的時候,從董承、梁興那兒得知,段煨已經在涇原前線秘密協商投劉備反李傕了,段煨對朝廷的忠誠度絕無問題,所以他想住多久住多久。

更重要的是在弘農以東,雒陽所在的河南尹地區,也因為三年多前關羽趙雲朱儁孫堅的裏應外合北伐,提前驅除董卓實施焦土策略的賊軍,所以雒陽沒有徹底焚毀,河南尹也沒有完全破壞。而且如今是在“最後一位鐵杆大漢忠臣”朱儁的治下。

朱儁為河南尹三年,休養生息,收攏流民,如今的河南尹恢復到了三四十萬人口,朱儁勉強也能收上來一點糧稅。雖然比被拆遷前巔峰時期的兩百萬還是少了很多,但比歷史同期董卓徹底破壞後的只剩十幾萬,已經好了兩三倍。

而且河南尹的土地還是不錯的,挺肥沃。人口雖然少了,只要社會不亂,可以組織起百姓有序生產,人少田多單位人力生產效率還能高一些,不愁沒田種。

劉協就算進一步東歸雒陽,只要中央留的軍隊少一點,精兵簡政,靠河南尹當地財政還是養得活的,也就絕對沒曹操什麽事兒了。

曹操要是敢來“迎駕”,那就絕對不是“救駕”而是“劫駕”了,二袁和劉備都能立刻找到借口把只有二州之地的曹操幹掉。同理,袁術要是敢劫駕,想劫駕,下場只會比曹操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