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比脫錦袍玉帶還幹脆

梁興雖然也成功混進宮了,但是在他進宮之前不久,還發生了一件外人根本注意不到的小事。

但這件不起眼的擾動,卻讓後續的天下大勢走向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且出乎了本次長安漩渦內用計各方的預料。

充分告訴了世人什麽是蝴蝶效應,什麽是“微小擾動放大成巨大變量”。

原來,就在他出發去宮門口的路上,他遇到了直屬領導、平東將軍段煨派來的加急密使。

那密使剛到長安時,都不敢打聽梁興的部眾被移屯到了那兒,而是直接到安集將軍、國舅董承府上打聽,然後才直奔營地,在半道上截住了他。

“阿蒙?你不是在段將軍軍前聽用麽?怎會突然到此,莫非軍前發生了變故?”梁興看到來人,也是非常詫異。原來這是他的一個本家侄兒梁蒙,跟著梁興一起從軍投段。

每次段煨留下梁興鎮守後方、親自出征時,都會帶上梁蒙隨軍,一方面也是便於遇到急事跟後方聯絡,一方面也存了留個人質在身邊的意思——

至於為什麽不扣個梁興的兒子做人質,那也是無可奈何。因為梁興的兒子都還未成年,這個侄兒是他大哥的兒子,只比梁興年輕十幾歲,也已經二十好幾,可以委以任務。

密使梁蒙一見到梁興,立刻拉著到一邊低語:“叔父,事急矣!平東將軍在涇原前線戰況不利,李傕怕是不長久了。幸得漢中王派密使相勸,說西涼軍各部深有罪惡,李傕郭汜皆不可赦、唯平東將軍不事掠奪、勤於農事,可赦,將軍已經暗約投誠,讓我也速來通知你回潼關固守,以免為李傕所害!”

梁興聞言如聞霹靂,好久沒反應過來。

或許有人會詫異:為什麽段煨的報急密使,來得比李傕的人還快呢?是段煨的信使馬快麽?

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李傕兵敗之後的使者,一路上跑累了是可以換馬的。而段煨的使者要避開朝廷驛站耳目,沒法換馬,從涇河原到長安,四百多裏路,肯定要多跑至少半天。

真實的原因是:段煨早在四月十一日後半夜、或者說四月十二淩晨,他自己決心投靠劉備、而最終決戰還沒開打之前,就已經派出了這個信使!

其實想想也很正常,段煨被費詩所騙,逼得只能投劉,他當然會考慮到如何避免自己留在後方的部曲被清算損失,或者是被李傕收編。

畢竟費詩當初和他說“董承送了密信給劉備,信上說董承已經籠絡了段煨留在弘農的舊部共襄盛舉”,段煨可是當真了的。

段煨這個密使派出得非常秘密,他讓梁興收到之後,就當什麽都沒收到,便宜行事想辦法保存實力即可。哪怕後來段煨拜見了劉備,也絲毫沒提“我在投降之前另外派人保存實力”。反正這事兒夠秘密,也怕提了之後劉備覺得他有私心,不如不說。

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沒人甘心當提線木偶的。

不過,也正因為段煨這個使者派得特別早,是決戰還沒發生就派出的。這也導致梁蒙能給梁興提供的信息,要比明天一早才能到的李傕密使,少很多幹貨,甚至存在誤導——

梁蒙只知道段煨要叛變,但不知道此後的決戰結果,他走的時候李傕還沒崩潰呢。

所以,梁興跟他商議了一番之後,內心還是按照“就算段煨投劉,李傕還能留下數萬主力全身而退、回來憤而清算內鬼”來估算的。他大大高估了李傕的殘余力量。

否則,要是梁興能開上帝視野,知道李傕現在只剩不到兩萬人的主力敗退,那麽他肯定有膽子靠自己的五千人,和董承的五千人,加上一些新募兵的壯丁,在長安城裏鬧一場內訌、甚至直接接應已經抵達槐裏的張飛,給張飛開城門放進來,再立一個大功。

對殘余敵情的誤判高估讓他慫了,怕搶這個功勞把自己徹底搭進去,說不定張飛趙雲還沒到,自己已經被李傕全滅,於是決定執行更穩妥的“全軍退回潼關死守,讓劉備張飛自己死磕攻打長安”的計劃。

這麽選也沒錯,功勞雖然誘人,但畢竟是身外之物;而命只有一條,那才是實實在在自己的。

就像後世二戰的時候,波蘭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想在蘇軍反推到維斯瓦河邊後,自己在華沙起兵抗德,想搶“波蘭人自己解放了華沙”這個大人頭,好在戰後擁有更多好處。

可結果呢?蘇軍打到維斯瓦河對岸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無力再進攻。波蘭人上早了,被德軍騰出手全滅。

梁興雖然不知道後世的歷史,但趨利避害的道理是相通的,自古臨門一腳搶人頭的事兒,都是有可能被賣隊友的。

定下了這個心裏基調,他才想好了一會兒怎麽跟董承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