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推演得再神也得隨機應變(第5/5頁)

“嗯?劉備和關羽怎麽忽然又不急了?難道是知道我軍會師成功了,所以想改為相持?前軍中並未打出郭將軍旗號啊。”李傕百思不得其解,忽然又覺得有點骨鯁在喉,進退都不太好。

隴山戰區打仗,誰進攻誰吃虧,這個地形懲罰太嚴重了。劉備不想急攻,李傕當然也不願意。

而再回頭去硬啃死地街亭南山上的張任,又有些劃不來——要殺掉那兩千山頂拒險而守的士兵,起碼再死一兩萬。還不如繼續圍到斷水自己渴死。

李傕軍中,參謀李儒見賈詡已經跟著郭汜張繡一起來了,他也擔心劉備這樣選擇相持,會不會有別的陰謀,就如約向李傕請辭,希望回去長安叮住滿朝公卿的異動,也為萬一進入相持狀態後解決軍糧後勤調度做準備。

李傕覺得很有道理,他也意識到他並沒有跟劉備在隴山地區長期相持下去的計劃,他的計劃一開始就是想盡辦法與郭汜會合、然後速戰速決。要是拖下去的話光靠貧窮的安定郡這幾個縣,是供不起十七萬大軍的長期軍糧的。所以他直接派了一些騎兵保護李儒回長安,以為久計。

兩軍又相持了一天後,也就是張任上南山的第三天一早,造好了投石車和其他一些攻城武器的關羽軍,又恢復了進攻,不過是重點進攻而非全面進攻——他只專注於突擊汧水西岸這一側陣地的推定,而沒有夾河並進。

這顯然是把東岸的退路留給李郭的軍隊,想用淩厲的正面攻勢和走位的姿態來逼李郭的走位。

與之同時配合的是,劉備也派人給了李傕一封戰書,信中表示他已經做好了張任全軍覆沒的打算,知道李傕和郭汜會師成功了,所希望兩軍夾汧水堂堂正正一戰。

這是點破了李郭的走位,而且提醒他們“留在隴山險要之處太久,李郭自己的後路也有危險,不如各退一步,把目前犬牙交錯的陣型調整到對雙方都有利”。

只要李郭讓出汧水西岸北段的陣地,劉備也可以稍稍讓出汧水東岸南段的陣地,讓雙方的後路都更舒服一點。

李郭看了之後,又跟賈詡商量,覺得有點道理,就答應了。

關羽趙雲沿著汧水西岸突擊前進,終於延伸到了可以通過山路把張任接應出來的位置,張任那兩千多人在南山山頂喝了四天陳積的臟水之後,總算是突圍成功了。

當然張任也深諳劉備軍中一貫的衛生條例,哪怕讓士兵們喝積了多日的臟水,好歹也知道多砍樹積柴、把水都燒開了放涼再喝,所以部隊當中倒是沒有流行出什麽喝汙水導致的流行疾病。

張任帶著殘部回到汧縣,立刻跟劉備請罪:“末將未能按大王軍令,堅持堵住道口阻止李傕郭汜會師,請大王恕罪。”

劉備擺了擺手:“你能保存殘部撤退,已經夠了。孤本來也沒想到街亭會遭到腹背強攻,也沒想到隴山山區上遊能夠這般處處設卡遲滯進攻一方的部隊,這事兒不能怪你,這是戰略上的不到之處。

孤升你為都尉,以後你就負責散關防務好了,就當散關都尉。活著回來的士卒,每人加賞半年糧餉,負傷者另賞,殉國者撫恤家屬。”

張任:“謝大王恩遇。”

安排完了張任的事兒之後,劉備才轉向李素、荀攸,表情稍稍輕松了些,問道:“現在李傕郭汜擺出跟我軍隔汧水對峙、準備決戰的架勢,算是我軍的相持戰略成功了麽?與軍師一開始的設想態勢,似乎又略有不同。”

李素笑道:“兵勢推演怎能處處相同,開局條件的一點誤差,推演到後面態勢細節就會千差萬別。但現在顯然是對我軍有利的——我們吸著十七萬敵軍不敢亂動,隔著汧水對峙,我們的糧食就是從渭河轉汧水運來的,他們的糧食卻是從涇河運來的,這便宜我們占大了。”

兩軍的兩條運糧河隔了快二百裏,在己方的運糧河門口相持,要是放到曹操那兒,做夢都要笑了——

官渡之戰時,袁紹的烏巢距離黃河邊的延津渡是八十裏的陸路距離,而曹操自己的官渡距離浪蕩渠只有幾裏路,就這樣曹操都滿足了。(浪蕩渠是一條人工疏浚過的連接黃河與潁川的河流。許昌來的糧食,可以由潁川經過陳郡郡治陳縣轉入浪蕩渠,然後直接水路運到官渡前線)

何況現在李傕郭汜的相持點離涇水的距離,比官渡時烏巢離黃河還遠了一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