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

九月十二日,距離褒斜棧道北口四十余裏的太白山,法正帶著幾名親隨軍官,以及七百名弩手、還有七百輛手推車,終於抵達了這裏。

跟魯肅商量好戰術的次日,他就出發了,路上一共走了六天。

褒斜道直線距離二百六十余裏,走到太白山就算是走了七分之六了。去年法正和劉備來的時候,這點路兩天多就走完了,今年卻走了六天,當然是因為推車比較費力,士兵需要休息。

這七百輛手推車上,有五十車裝著諸葛連弩,還有五十輛裝著普通的弓弩,以及士兵們的短兵器、鐵質胸甲和頭盔、皮甲,一輛手推車運十幾個人的武器,載重六百多漢斤,在棧道上推行倒也穩當,並不會超載。

另外還有一百車是烤幹的饢餅、肉脯、精細的井鹽,為後續作戰提供些額外補給,豐富士兵的口糧。一百車的寬幅蜀錦,為的是到了郿縣後收買當地大戶,以及征糧時給百姓錢財,免得墮了劉備仁義之師的名聲。為了這點糧食犯不著。劉備根本不缺糧,缺的只是把低價值密度的糧食運到北伐前線的運能。

最後四百車,則全部裝的是弩箭,兩百車諸葛連弩使用的無羽箭,兩百車普通弓弩用的帶翎羽的箭。

一看法正帶來的補給構成,就知道他是要長期堅守、假裝扮演一顆在敵後讓敵人骨鯁在喉的釘子,吸引敵人的注意,然後死守不出,以“兵力稀少”的姿態引誘敵人忍不住來拔釘子。

剛到太白山,法正就毫不意外地遇到了一名駐紮在當地的守將的迎接,正是負責褒斜道防務的徐晃——徐晃去年是駐紮在南鄭的,後來被魯肅派遣突前防禦,帶了一個陷陣營到太白山這邊來建立前進基地。

秦嶺當中也是有小片的山谷肥沃土地可以耕種的,只是比較狹長,都養不活太多人。

褒斜道上的太白山,陳倉道上的和尚原,都是這種類型的狹長山間肥沃盆地。和尚原夠兩三千人種地,產出的糧食最多養活四五千人。

而太白山更小,最多只能有一千多人種地,總可耕地面積不過十幾萬漢畝,產出的口糧能夠養活兩千多個壯勞力。就這,還是多虧了梯田技術,把不太平整的坡地稍稍整治了一下,否則產量和耕地面積還得再砍三分之一。

因為能養活兩千人,所以徐晃當初就帶了一個陷陣營過來,總共八百人,平時大部分人就在這兒種田,分出一部分人巡邏把守谷口。

經過數年的擴軍、訓練、備戰,劉備軍的陷陣營總數目前是四千八百人,高順那個營八百人,是最老的原裝營,後續五個營是擴建的,用盡了劉備軍絕大部分的鐵劄甲存貨。如今放在大散關張任手中、和太白山徐晃這兒的,當然都是新擴編的陷陣營,不是原裝。

兵力雖然少,卻也不怕長安偽朝的軍隊突入過來,因為太白山以北的棧道入口只有三人並行的寬度,也就是半丈多寬。如此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李傕郭汜派再多兵來也是白給。這也是為什麽在這兒種田這種事兒,都要交給陷陣營,因為越是狹窄的防守地形對士兵的素質要求就越高,貴精不貴多。

甚至真頂不住的時候,直接放把火把棧道重新燒斷就沒事了——事實上,這個棧道也就修復沒多久,長安那邊的人還不知道已經修復了。

徐晃與法正一見面,就親切地套近乎:“孝直先生原來辛苦,此番定然是魯府君另有動作了,可是要我軍準備北伐了麽?我這一年來,奉命在此小規模屯田,農閑時節也按府君吩咐,超量修建了不少邸閣。

不過畢竟此地田地貧瘠,出產的糧食一半多都要給陷陣營士卒自己吃,至今只存下了千余人半年的口糧,北伐時只能起到騷擾的作用,還需繼續囤積準備。”

法正問徐晃要了一個皮囊,喝了點山泉水歇歇氣,笑道:“放心,子敬兄讓徐校尉你修的邸閣沒有修錯——我這不就是來帶你籌糧的麽。有邸閣就好辦,糧食問敵人拿就是了。眼下秋收將盡,但百姓曬谷未休,長安周邊民政不修,稅賦混亂,軍隊以劫掠維持補給,正好給我們機會。”

法正和徐晃話裏提到的“邸閣”,就是一種山區道路節點上的糧倉。歷史上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前三次也沒重視邸閣的建設,沒有確保“在前沿地帶屯糧”,都是部隊上去了再運糧。

這也是因為一開始諸葛亮對於軍事運動戰的高估,以及初出祁山時馬謖失街亭導致部隊大踏步敗逃,所以諸葛亮有心理陰影了,怕在前沿囤積太多糧食,萬一撤軍逃得快被敵人繳獲,反而資敵。

直到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在軍事上已經穩占上風,但因為李嚴運糧延誤而導致北伐失敗後,諸葛亮權衡利弊,才痛定思痛決心全面搞邸閣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