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李都督給的實在太多了

孟信說服兄長送質子後,馬不停蹄回到滇池縣,跟李素交差。

確切地說,是去滇池縣北郊、滇池湖畔那座才剛剛草建了個把月的湖景莊園交差。

誰讓李素住不慣南中瘴氣之地,所以不肯住在城裏,一定要在野外湖畔砍伐植被營造沙灘別墅呢。至於野外的防務,讓幾百個士兵長期紮營保護他就好了,將來說不定也會開發出一個度假小鎮。

孟信見到李素,指著面前那個十二三歲的少年,誠懇地介紹:

“都督,這是末將的侄兒孟節,吾兄並非有意拖延歸順朝廷、分享貿易之利,實在是擔心周邊其他蠻部不知征西將軍天威,他把部中精銳抽調入王師後、抵敵不住那些不歸王化的強鄰侵擾,反而誤了都督大事。”

李素當時正喝著果汁,旁邊站著滿眼戒備的典韋。聽了這話李素差點兒忍俊不禁,暗忖這些南蠻果然不會說謊:

連“並非有意拖延歸順”這種此地無心三百兩的洗白都說得出口。要是讓他說這個謊,直接說後半句不就行了?“我沒做什麽”這個前半句,簡直多此一舉啊!

不過,肯給人質讀書,總的來說態度還不錯,說謊上業余一些,更便於控制。

李素就先關照孟節:“去江州讀幾年書,你就歸到當世大儒蔡公的得意門生顧元嘆門下,只要識文斷字、知道仁義禮節,將來說不定可以官至郡守。”

“多謝都督贊譽。”孟節很懂禮貌地答謝,然後他就成了要跟糜威等同齡人一起念書的學童(諸葛亮已經從顧雍那兒退學了,顧雍那點經學諸葛亮已經不求甚解學全,所以孟節沒趕上跟諸葛亮同學)。

李素的治夷思路其實很簡單,他知道漢末要“改土歸流”是不可能的,流官取代不了蠻王。但折衷一步,高層的漢官可以說了算蠻王的幾個兒子裏誰繼位,這也是伸手蠻夷事務的極大進步了,蠻王們的接受度也會高一些,不會太直接抗拒。誰要是抵抗,那也是個別現象,滅之即可。

要求蠻王的孩子都得讀漢書、識漢字、說漢話才能繼承,用不了幾代人,就可以把他們徐徐漢化成功。

所以這一世,孟獲肯定是當不上一方霸主了,怎麽也得他這個原本要成為“萬安隱者”送“薤葉蕓香”的哥哥孟節來當。

而且西南夷畢竟也是後世的中華民族,而且都是農耕民族而非遊牧,也就也不怕他們漢化之後“流氓有文化”變強產生為害,遲早會跟漢民徹底融合的。

孟嘗身邊又沒有“中行說”級別的有見識的漢奸謀士,無法戳穿李素此法的“長遠危害”,所以這些蠻王李素是吃定了。

李素吩咐身邊的從人把孟節先帶走安頓,回過頭來獎勵孟信道:“朝廷既然願意承認你們的統治,自然要直接把你們的身份封為編內官職,以後就別自立名號了。

我前日剛剛傳書征西將軍,答應在建寧、永昌兩郡現有諸縣的基礎上,再設立昆明夷與哀牢夷世官的縣城。目前的打算,是將谷昌縣裁撤、並入滇池縣,在谷昌縣以西的滇池北岸,設‘昆明縣’。

孟信,念在你主動投誠、又勸說令兄之功,我就命你當昆明縣令吧。將來你不想幹了,還可以‘察舉’子侄數人,逐級上報到太守、都督那裏,朝廷自會擇其賢者繼承此職。”

縣令,那是五千戶以上的大縣才有的,相當於是跟郡治味縣平級的縣了。而且這個縣令還是可以“父子傳位”的,雖然傳給具體哪一個兒子官府可以管,但也非常不錯了。

孟信本來是沒有部族職位繼承權的,一切都屬於他哥哥那一支,未來也只有他侄兒的份。此刻被這個摻沙子的喜悅擊中,他連忙對李素跪下謝恩。

有一個大縣也好啊,那些所謂的“蠻王”,不也就幾個縣麽?最大的也就一個郡,值了。

孟信五體投地地幫李素出主意:“都督,其實末將覺得,您不如盡快出兵徹底剿滅高頤那不知好歹的家夥。我大哥之所以怕哀牢夷占便宜,哀牢夷也之所以不怕您的招降警告,就是因為鄂順歸降你之後、高頤卻不肯聽鄂順的勸告歸降,您又不派鄂順為先鋒把高頤給滅了。

哀牢白夷看著高頤違逆你都還活得好好的,他們自恃離您更遠,就更不怕您了,這時候您就得殺雞儆猴啊!您要是怕殺高頤損兵折將太多,我大哥派給我那五千人,我也可以再借過來,跟鄂順一起為先鋒,高頤抽走了一萬兵馬,頂不住咱進攻的。”

僅僅一個世襲縣令,已經讓孟信想要主動幫李素打其他不臣部落了,雖然肯定也是夾帶著私心,比如希望剪除其他強敵減少競爭。

不過自有打算的李素當然不能讓這種馬仔猜到自己的想法了:“你以為我來此就是殺人的?說多少次了,我是來造福南中百姓,一起心悅誠服心向大漢的。我打仗,都是有利於民!擾民害民之戰,我不屑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