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三天一個郡(第2/2頁)

等王商督戰累了回去休息之後,陳實立刻招來趙敏、王澹,擺事實講道理,跟他們掃盲“這種賣命毫無意義”的原因。

“趙縣令,王都尉,這王商的想法,著實異想天開。依我之見,趙雲斷然是不可能作為劉備攻打成都的主力的,就算劉備真這麽部署,那也是因為劉備身為北人,不熟悉蜀中地理。所以,我們根本不用給使君通風報信,還不如直接投降了,免得誤導了使君。”

趙敏和王澹正要找個台階下呢,紛紛低聲追問陳實細節:“陳長史何出此言?”

陳實也壓低聲音:“我記得你倆都是巴郡人吧?趙縣令是墊江的,王都尉是閬中的,便是府君,那也是廣漢德陽人——而我是犍為本地人,沒有人比我更懂犍為郡的地理。

從長江、岷江溯流而上,水陸並進攻打成都,看起來很便利,實則有個最大的缺陷,那就是陸路走到南安縣的時候,東側會被龍泉山阻擋。龍泉山是成都平原東側屏障,北起綿竹,南至南安,故而成都平原才北有綿竹關、南有南安關。

但南路比北路有個更大的劣勢,那就是北路突破綿竹關後,另有平緩的涪水支流可以繞進成都腹地,運糧便捷。而南路即使突破了南安縣,在南安縣西側的岷江峽口處,也會因為亂流過於湍急而阻斷水運。

此處岷江峽口有青衣水與沫水匯入岷江,亂流極為兇險,自古沒有船可以過的。所以我估計,劉備最終的主攻,肯定是北線綿竹,而不可能是南線南安。趙雲這一路大張旗鼓,反而是疑兵。王商要是通知了使君,那反而是誤導了使君。

我們要是立刻獻城投降,不讓王商的誤導書信寄出,反而是幫了使君。這樣我們既遵了朝廷聖旨、又免了百姓和士卒死傷,還全了王府君忠於劉使君的忠心,不是三全其美麽?”

陳實口中提到的“沫水”,就是後世的大渡河,而南安縣就是後世的樂山。

漢末的時候,大渡河匯入岷江的河口峽谷,是非常湍急的,根本不能行船通過,一直到後來六朝、隋唐的時候,才陸續整治。

唐朝在這兒修樂山大佛,名義上是用佛鎮住江濤亂流,但實際上也是對山壁狹窄處進行了開鑿拓寬、有配套的水利整治,在此之後大渡河岷江河口才能較為安全的通航。

陳實是犍為本地人,所以他知道趙雲這條路是到不了成都的,到南安就算到頭了。

趙敏、王澹聽了這番歪理,也是目瞪口呆,原來“背叛劉焉是為了劉焉好,不讓劉焉被愚蠢的王商誤導”。

那還有什麽猶豫的?既遵照了聖旨,又是在為劉焉好,趕緊幹啊!

當天晚上,王澹就找了一些心腹,肅清了城墻上一段區域的防務,確保周邊沒有王商的人,然後把陳實用吊籃墜下城去,讓陳實親自去趙雲軍營投降、商議獻城條件,還約好如果談妥了,陳實後半夜就能帶兵回來,王澹會在城樓上打開城門。

……

半個時辰之後,趙雲軍營。

趙雲還沒睡覺,一名小校就進來通報:“校尉,營外抓到一個文官,自稱是犍為郡長史,前來投降。”

趙雲精神一振:“請進來。”

一邊說,他心中一邊暗忖:這次連信使都不用了,親自出城投降,這是願意當人質證明獻城誠意了,應該不會有詐。

趙雲可以帶他一起去取城門,要是有詐,直接一槍刺死。

陳實很快被帶進來,表達了犍為諸多官員被劉焉倒行逆施欺壓的慘狀,表示已經聯絡好都尉可以開門,全城就王商一個人,加上他的心腹嫡系還想抵抗。

當然了,為了粉飾自己的立場,陳實也少不了把剛才說服趙敏、王澹時的分析說了一遍,告訴趙雲他走這條路是無法水陸並進到成都的,到了南安大渡河口船就上不去了。

“原來岷江到了南安之後,行船竟會如此困難?多虧陳長史是犍為本地人,熟諳地理。那只好煩勞陳長史擔任我軍向導了,只要後續一路順利,等我軍拿下僰道、南安,我自會向主公如實稟報,陳長史想官居原職也可,哪怕想去南中任一郡太守,也不是沒有可能。”

“多謝趙校尉明察!我這就帶領大軍進城。”陳實連忙道謝。

趙雲身上至今掛著京師北軍的長水校尉軍銜,連陳實都知道。

趙雲匆匆點起數千兵馬,跟著陳實到了城外,王澹在城頭直接開城投降,而王商還在睡覺呢。

犍為郡郡治,就這樣只抵抗了一個白天,連送信的機會都沒有,當晚就陷落了。

趙雲的騎兵直奔太守府,把還在睡覺的“西川王朗”從床上拖起來綁了,讓人送回江州劉備處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