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亂世懦夫豈可為帝

看著少帝最終還是被張讓劫走,李素心中也說不出是什麽感受。

冷靜下來想想,這或許是對李素原定計劃利益最大、對歷史走向破壞也最小的結果。

那就是個燙手山芋,拿在手裏要麽臣服,要麽與天下為敵,還是按照原本慣性丟給董卓最好。

但是呢,不甘心還是有那麽一絲絲的——這主要來自於對李素一貫爆表的智商優越感的挫敗。

“我都用了那麽多計了,也借助了一些先知先覺,最後也才起了這麽點零敲碎打的微小作用。”

這種心態,凡是以自己智商為傲的人,多半都能理解。

“還是小看了天下英雄,也小看了各方勢力的隨機應變。我已經盡量不去把袁紹曹操劉表董卓等英豪視為NPC,也推演了他們可能會因為我的變動而隨之而動的可能性。

但終究還是少算了一兩步——我把何進和十常侍這些歷史上沒有留下什麽濃墨重彩的庸碌之輩,設想成了NPC,可惜到了生死關頭,庸碌之輩也是會隨機應變造成歷史擾動、把我強行拖進漩渦中的。

算了,經此一事,歷史走向估計被徹底粉碎了,以後千萬不能再有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一定要就事論事設計對策,否則是要吃虧的。”

這就是李素在救援行動結束後,給自己內心敲的警鐘。

還有就是以後別太貪,什麽好處都占盡——

他原本之所以非要留到何進死後京城慌亂,動機主要是希望蘭台、東觀管理松懈,幫蔡邕多拯救一些文化遺產。另外就是想觀望勸誘將來可能被擠兌的吳匡,拉走些吳匡嫡系的北軍精銳和趁亂拿些京師武庫的積蓄,削弱董卓霸占京師後的武力提升。

如果當初肯放棄這兩部分收益,也不至於有這些事。

幸好是有驚無險了。

李素喘勻了氣後,那些太後、親王、公主們也差不多回過神來了,李素上前行禮:“臣等無能,未能將陛下一起救出。但還請太後暫且寬心,權攝大事。”

盧植也是這個意思。

何太後一臉茫然:“遭此大亂,要本宮作甚?你們先繼續想辦法救皇兒才是啊!”

李素:“正因如此,眼下才需要太後安定人心——請太後隨我等先去接受昨晚戡亂眾將朝拜,將十常侍逆亂行徑說清,如此才可使討賊名正言順,也可防止濫殺無辜。”

何太後還不理解:“這有什麽用?”

李素急道:“這麽說吧,至今為止攻宮戡亂眾將,仍然沒有朝廷明令,太後不出面,證明昨晚大將軍並非太後親自召見、而是十常侍矯詔召見,那麽攻宮諸將如何心安?士卒們是否會擔心他們的將領是無命私行?

另外,據我所知,昨夜中軍校尉袁紹原本奉命護衛大將軍,正因大將軍被害讓他極為惶恐、怕擔負護衛不周之罪責,所以攻入宮中之後,濫殺無辜。

無論是十常侍等罪有應得之人,還是普通灑掃辛勞的無辜宦者,都被盡數誅殺,以圖減輕自己罪責。如能請太後當眾體諒其惶恐,限制其殺戮範圍,也能挽救無辜。”

李素這番話講得非常漂亮:宦官一派勢力該不該滅?當然應該,但不等於要把宦官殺光啊,只要把掌握權力的殺了不就行了?幹苦力的沒必要殺。

你把所有宦官都殺光,那除非你後宮將來別招新的,從此不用宦官只用宮女,或者允許用男人!不然你不是有傷天和、剛殺了一批再招一批,多損陰德呢!

盧植聽了之後,不由也是精神一凜,暗贊李素真是忠義仁厚、又思慮周全,比袁紹不知高明了多少。

當然了,盧植沒想到這個問題,主要是他也沒注意到袁紹“入了宮見到沒胡子的就統統殺光”的不得人心暴行,也就沒意識到讓何太後立刻勸慰袁紹的政治意義。

盧植:“臣附議!李中郎思慮周全,真乃國之幹城,請太後從其議!”

太後這也想明白了,就帶著另外幾個皇親國戚,在盧植趙雲五百騎兵保護下,上馬奔馳繞了小半圈宮墻,急急忙忙回到內宮,找到了袁紹、吳匡和袁術等人。

連一旁才九歲的陳留王,都覺得這個李中郎真是忠義仁厚之人,如此國難之際都還心細如發,不肯濫殺皇帝身邊的無辜親近之人。

“太後在此!太後已經救出來了!各軍速速住手不得再濫殺無辜!宦官只殺有職事者,雜役人等無辜不必殺害!各軍速聽太後懿旨!”

李素和盧植讓手下士兵大聲呐喊,花了好久終於把袁紹他們的人勸住了,何太後還親自出聲喊了幾句讓溫德殿的人開門,南宮最後一進大殿也算是無血開門。

何太後只是事急從權選了幾個有職事的、平時跟十常侍有勾結的宦官殺了,其他小宦官全部赦免。還明確表示將來收復北宮之後,北宮裏的宦官也是如此:只殺十常侍和他們手下有管理職務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