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鄭玄諸生入彀中矣(第2/2頁)

搞得當時魯肅心中很不好意思,對劉備感恩戴德,幾乎當親爹一樣效忠。

田疇更是靠著劉備的察舉才坐穩了四百石的高句驪縣長,那忠誠度爆棚也是沒話說。

不過,孝廉對於真正頂級名門世家的子弟來說,也沒那麽大吸引力——他們有好幾個渠道得到孝廉,不用靠“移民”那麽不光彩的手段,哪怕留在原籍都能孝到。

所以劉備此言剛說完,就看到鄭玄手下的頭號望族子弟崔琰,一臉的冷漠,只有其他出身寒微些的稍微有點動容。

鄭玄觀察了弟子們的反應,淡然笑道:“我曾薦弟子孫乾為北海郡吏,後來積功為下密縣丞,前些日子,聽聞下密城破時,孫乾也受兵禍之災,多蒙將軍救助。

將軍於我一門也算有恩有緣,我門下諸學成弟子,只要自己願意出仕,我絕不阻攔。”

如今距離孫乾受傷已經過去二十天了,但是那麽重的傷,哪怕養到可以下床走動,依然不便趕路上百裏奔波。

這次來之前,孫乾自己是想自告奮勇幫劉備帶路引薦的,但劉備堅持不讓他來,要他繼續好好休養。鄭玄故意挑明這一點,也是在幫劉備說話了。

其他弟子有些原本不知道孫乾為劉備所救這一消息,聽老師轉述,才加深了對劉備的感激。

“先生,我願為劉將軍效力,不知先生以為我的學問……能出山了麽?”一個叫國淵的學生首先懇切地問鄭玄。

鄭玄笑道:“撫民理政,你們這點經義學問早就夠了。只要持心正,於庶務肯用心,還是要邊幹邊學的。”

“我也願與師弟一起,行務實之學。”另一個名叫郗慮的學生也跟著表態。

隨後陸陸續續有程秉和另外幾個不那麽出名的弟子也答應了。

而不願意跟隨劉備的,主要是崔琰和張逸等人。

崔琰是不願意將來移民做官,想回冀州。

張逸則是另有打算,也跟劉備攤開了明說,說他想直接去投奔幽州牧劉虞,因為他覺得劉虞才是當世最仁德之主,劉備則殺伐過重了。

對於這種想法,劉備當然也不會去阻止了,沒人會公然挖自己的老領導的墻角。劉虞對他那麽好,別人要去投劉虞,劉備當然是大大方方給路費了。

他並不知道,原本歷史上,這張逸雖然沒做出什麽成績,但氣節也算可嘉。他當了劉虞生前的最後一任別駕,從這個角度來說也算是李素的接班人了。

最後在劉虞被公孫瓚殺害的時候,張逸也據理力爭不肯投降,被公孫瓚一並殺害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張逸這人至少忠誠度沒問題。

在鄭玄處周旋了一整天,最終劉備算是滿載而歸,帶著國淵、郗慮、程秉和另外十來個讀書人一起回到下密,讓孫乾先把這些人才安頓下來,熟悉一下情況,過一陣子等劉備自己的前途也明確下來,再談具體任用。

……

話分兩頭。

劉備在泰山、北海為準備撤離而拼命搜刮人才的同時,李素跟著鄭泰,也差不多趕到了雒陽,即將代表劉備進行述職,並澄清朝廷對劉備“擅自越境出兵”的誤會。

誤會解釋的工作倒也算順利,因為李素到的時候,幽州牧劉虞的表章比他更早兩天到了。皇帝、十常侍和大將軍何進都知道了消息。

李素再巧舌如簧稍微一解釋,大夥兒就相信了“這只是青州刺史和幽州牧之間工作溝通不順產生的誤會”。

但消除誤會歸消除誤會,有些東西,只要朝廷起了心,肯定是會琢磨一下如何調動以增加安全系數。

同時,只要有人提醒何進,何進肯定也想試探試探“如果調動劉備,劉備本人會是什麽心態,會不會因為剛當遼東太守兩三個月就被折騰而心有怨言”。

朝廷中樞對地方官玩心術,這是永遠都不可能消失現象,只能去適應。

李素剛到京師兩天,總覺得這一波雲譎波詭的暗流有點不正常,他又沒掌握足夠的情況,就忍不住偷偷的問同來的鄭泰,如今朝中究竟發生了什麽、有什麽人在針對劉備。

但鄭泰的身份不方便直接說,也不願說,就給李素指點了一條門路,讓他去問盧植。

鄭泰還說,在李素進京代表劉備述職之前,盧植已經幫劉備說過幾句好話了,算是在擔保劉備的忠誠度。要幫劉備的話,還是找盧植吧。

李素沒有辦法,只好登門拜見盧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