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第3/3頁)

她狐疑地擡眸,不懂他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幹脆解開鎖扣,一探盒裏究竟——

只見紅絲絨布上躺著一尊約兩尺高的人形石像,他身姿端正,頭戴官帽,穿交領長袍,面容俊朗堅毅,神態栩栩如生。

這是?

謝渺呆了一瞬,心中浮現不可名狀的熟悉感,隨即飛快地拿起石像,看向它的底座。

底座以瘦金體寫道:謝和安,字致遠,明德十一年任羅城縣令,德行出眾,克己奉公,深受百姓愛戴。

她的呼吸停滯,眼眶迅速溢滿淚水,渾身泛著顫栗。

他適時地解釋:“我請雕刻大師羅民生前往羅城,按著父親在小昭寺的石像,臨摹刻出此尊小像。雖身量有差,但它們的面容形態毫無二致。”

她看得目不轉睛,用哆嗦的指尖輕撫石像面容。所以這便是父親的模樣,不再是回憶中朦朧的高大身影,而是切切實實,英俊偉岸的青年。

謝渺將石像摟在懷裏,閉上眼,淚順著臉頰無聲滑落。

時隔十四年,她終於又見到了父親。

崔慕禮在一旁安靜地凝視,眸光溫柔中帶著疼惜。他雖遭生母何氏冷待,但深受父親與祖父看重,更有祖母無微不至地關愛。而他的阿渺自幼失怙,在人生中那許多惶恐的時刻,最惦念的應當就是父母的關愛呵護。

她睜眸看他,哽咽著道:“謝謝你,崔慕禮。”

“阿渺,此小像只是聊以慰藉。”他道:“日後我定會帶你回羅城,親眼目睹父親風采。”

此時此刻,謝渺說不出拒絕的話,低頭默默無言。

而他跟著道:“你可還記得,我們在郴州時立下的賭約?”

她當然記得,他們共同做了一只風箏,當時戲言,若風箏能飛得高便夫妻同房,反之便夫妻分房。

因生病的關系,他無奈住進西廂房,現在話裏話外是想以風箏之約,名正言順地回到東廂房。

謝渺清楚他有無數種達成目的的手段,問話是試探,試探她能否給個機會。

該給嗎?畢竟他剛奉上一份心意,稍稍融化了她堅硬冰冷的心。

但她的猶豫太短暫,猶如曇花一現。

“風箏在回京城的路上,不小心被拂綠弄斷了骨架。”她道:“崔慕禮,它永遠都飛不高。”

聞言,他慘淡一笑,低聲道:“我明白了。”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他將行的這條路,何其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