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3頁)

崔慕禮闔眸道:“他還有用。”

“屬下明白。”沉楊靜了會又問:“公子,樊樂康給了您手槍,您當時為什麽不用?”

崔慕禮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器若待,便擇時而發。”

沉楊想想也是,一共四發子彈,王科易那老家夥還不夠格吃槍子兒。

他用繃帶綁了個極醜的結,左看右看,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崔慕禮合上衣服,忽問:“沉樺那邊可有消息?”

沉楊撓撓頭,不好意思地道:“屬下正想跟您稟告呢,沉樺來信說,跟著那姓裘的小子跑了四五個都邑,每次都被他搶先一步逃脫。”

崔慕禮系好衣帶,並不意外,“大隱隱於市,裘瑉此人有些本事。”

沉楊道:“可不是嗎?除去我們與周三公子,另有張家的人也在尋他,他卻跟泥鰍似的,死活都抓不著……公子,您說,他手裏到底有四皇子什麽把柄,能叫張家這般忌諱?”

“空猜無用,找到了便知。”崔慕禮道:“下去吧。”

沉楊將繃帶胡亂拾作一團扔到盆裏,夾著藥箱沒走兩步,聽身後崔慕禮道:“派個人去趟平江,查查表小姐來京城之前,在平江謝府過得如何。”

*

天未亮,崔慕禮便穿上官服,戴好官帽,早早趕到尚書府門前。

老管家領著崔慕禮到大廳等候,兩刻鐘後,羅必禹方姍姍來遲。

羅必禹仍穿著便服,睡眼松懈,臉色相當不悅,“我難得休沐一日,便被你小子攪了清夢……你最好言之有物,否則無需聖上,老夫便能廢了你!”

崔慕禮氣度端凝,拱手道:“尚書大人請坐,下官這就一一稟來。”

羅必禹上座,喝茶潤嗓,聽得崔慕禮娓娓道來。

“下官奉命趕到杭州府後,立即著手調查王科易,得知他共有三處府邸。查探之後,下官認為災銀極有可能被他藏在東郊黎山腳處的府邸內,於是暗中開掘,果然在東墻處尋到災銀蹤跡。下官本想飛鴿傳書給大人,然而王科易在杭州府盤踞多年,根基極深,不知從何處得到下官查案的消息,欲行殺人滅口之事,幸而下官命大,雖受了一刀,卻無性命之憂……”

羅必禹上下打量他,“傷到何處?”

崔慕禮道:“左肩胛處。”

羅必禹哼道:“此等小傷,不提也罷。”

崔慕禮面色如常,繼續道:“下官緝拿王科易後,王科易抵死不認罪行,稱他對災銀一無所知,定是被人栽贓陷害。下官便改從他身邊之入手,在審問了一百三十余人後,終於從一名車夫口中得到了有用線索。據車夫所稱,七年前的六月初五,王科易半夜出行到黎山別院,他在外頭等候時,見府邸內燈火通明,似乎有無數人在忙碌,好奇心驅使下,他偷爬上墻,竟見到院中堆著碩碩白銀,王科易正指使他人挖坑埋銀——”

羅必禹打斷道:“他為何不上報官府?”

“……”崔慕禮道:“王科易便是杭州府尹,並且車夫乃家生子,三代都效於王家,可謂衷心至極。”

“王科易指認王永奇否?”

“暫未指認。”

聽到此,羅必禹眼中閃過精光,拍案而起,“未指認又如何?罪證確鑿之下,容不得他們巧舌如簧!走,隨本官進宮覲見聖上!”

他興沖沖地大步往外走,卻見崔慕禮一動不動。

“大人。”崔慕禮道:“您還未換官服。”

羅必禹老臉一僵,這臭小子……

他眯了眯眼,忽然想起一件事,問道:“聽說你祖父很欣賞我新收的學生,隔十天半個月便要召他到崔府長談闊論?”

崔慕禮笑道:“大人指的是孫兄?祖父十分欣賞他的才華,稱您慧眼識金,能得如此璞玉為徒。”

“那是。”羅必禹摸摸山羊胡,得意道:“寒門出貴子,逆境出人才,本官看中的人,絕不會比你差。”

*

此次,承宣帝在禦書房宣召了羅必禹與崔慕禮。

他端坐於黃花梨木雕龍騰交椅,身後高懸匾額,隸書“匯流澄鑒”四個大字。

鎏金瑞獸祥雲紋香爐徐徐吐香,繚繞煙霧模糊了承宣帝的神情,卻抹不去他眼底的慍怒。

他猛地一拍書案,怒極反笑,“好一個杭州府尹王科易,好一個兵部尚書王永奇!朕真是養了一幫好官,好官啊!”

羅必禹看熱鬧不嫌事大,繼續火上澆油,“皇上,如今罪證確鑿,真相顯而易見,王科易仍抵死不認,枉法徇私,毫無悔改之意!臣以為,便該直接將他們捉拿歸案,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承宣帝望向崔慕禮,問道:“崔卿的意見呢?”

崔慕禮跪在下首,恭聲道:“如尚書大人所言,在事實清晰、證據充分的前提下,王科易是否認罪,供認同夥已不重要,按大齊律例,零口供亦能定罪量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