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斯特林戰役

羅伯特一世是領導蘇格蘭獨立的偉大國王,稍微對本土歷史有了解的都知道,片名叫勇敢的心,甘乃迪還以為是講述羅伯特一世的故事,現在反應過來,主角明顯是華萊士。

銀幕中連戰連捷,華萊士在蘇格蘭的聲望越來越大,聚攏的蘇格蘭人也越來越多。甚至有愛爾蘭人來投靠,這個愛爾蘭人史蒂芬,要求很簡單,能殺英格蘭人。

史蒂芬看上去是二哈屬性,但實際很猛,在華萊士狩獵時救了他一命,一柄飛斧將叛徒劈死。

電影有很多反轉鏡頭,前面剛開始華萊士兒時和小夥伴看見英格蘭騎兵,“就只有靠我們了”兩個熊孩子舉起石頭扔出,觀眾都認為兩個孩子要做出魯莽的事,鏡頭一轉熊孩子扔的是小石樁。

這段叛徒和新加入的愛爾蘭人史蒂芬同時動手的劇情,造成兩人都要殺華萊士的鏡頭感。

前方斥候傳來消息,英格蘭大軍從北方聚集而來,已至斯特林,而蘇格蘭貴族們開會,開會結果是不會動手,果然貴族都懂妥協之道。

好消息是高地有上千名勇士會參戰。

“斯特林,難道是斯特林橋戰役?”

禿頭影評人歷史儲備真不錯,瞬間反應過來,斯特林橋戰役是場大戰,禿頭影評人坐正,他準備好看大場面了。

上千名高地勇士,有持刀,有持長矛,有持戰斧,也有大劍,但戰鬥還未開始就要出現散夥的趨勢。因為領頭的人見到出現了高原的重騎兵,打算談判求和。

頭領都慫了,手下的人豈有不慫之理。

“我來作戰,並不是為了幫他們爭權奪地,還要為他賣命。”

“我也不是。”

“好了,孩子們,我不要為這個混蛋送命。”

相比之下,英格蘭軍隊整齊劃一的軍陣,讓蘇格蘭人膽寒。

鎖子甲盾牌重劍三件套,重裝步兵在前,後方還有手持長鉤刀以及拒馬樁的輕裝步兵,給第三層的弓兵作為保護,弓兵手中拿著的也就是著名的威爾士長弓,是愛德華一世在征服威爾士後帶給軍隊的改變。

在軍心渙散時刻,華萊士登場,半張臉塗著靛藍,騎馬背著蘇格蘭大劍,猶如蠻王降臨。

“若沒有自由能做什麽?”

“作戰可能會死,逃開能活著,至少一陣子,年復一年,直到老死在床上。”

……

“回到這裏將我們的敵人殺死,他們或許會殺了我們,但是他們掠奪不了我們的自由!”

英雄往往都是在最合適的時刻出場,華萊士在蘇格蘭本身就有極大聲望,再加上激昂的口吻,十分能鼓動情緒。

他演講時怒目而視,臉上的靛藍添加幾分猙獰,仿佛開大的蠻王無所畏懼。

一直被英格蘭壓迫的高地人民,太渴望自由。吃飯的自由,生活的自由,新婚妻子不會再被領主搶奪初夜權的自由。

戰爭一觸即發。

先是弓箭手拋射掩護,然後重騎兵出動,後面輕裝步兵跟隨,這相當於是步坦炮協同,愛德華一世所創的軍陣,在中世紀的西歐是革新的,橫掃蘇格蘭。

高地勇士們用簡易的盾牌抵擋拋射,不少人都受傷,重騎兵手持長槍沖擊。

華萊士在戰鬥中一直都是有勇有謀,命令勇士們原地不動做防禦狀,看上去是以卵擊石的行為。

“準備!”

“穩住。”

“穩住。”

“穩住!”

這段鏡頭是交替剪輯,一邊是如同裝甲車排山倒海襲來的騎兵,一邊是如海中孤島堅守的蘇格蘭勇士,影廳觀眾屏氣凝神,臨場感拉滿。

當騎兵近在咫尺,甚至都能聞到馬味,“攻!”華萊士才一聲令下,前排勇士快速地撿起地面上削尖的木棍,這也是前面華萊士所說,要打造許多更長的矛。

比蘇格蘭騎兵手中的長槍更長。

因為距離太近,勒馬停下根本不可能,所以長矛貫穿馬匹,馬血和人血灑滿地,英格蘭騎兵如同雞蛋撞石頭,隊形瞬間混亂。

“砰砰砰”一個個騎兵被拋下。

英格蘭貴族見狀也慌,馬上出動輕裝步兵,雙方短兵相接。

原始的氣息讓天空都為之陰沉,嘩啦啦大雨傾盆。

前面說了,蘇格蘭軍隊是英格蘭群演,而英格蘭軍隊又是蘇格蘭人,或許本身就有仇怨什麽的,拍戲時壓根用不著動作導演執導,打得很盡力。

“戰鬥場面野蠻而真實,主要是弓箭手,沒錯歷史上的弓箭手並不是弱不禁風,沒力氣當步兵,才轉為弓箭手,實際上長弓手,一直都是軍隊中最強壯的人。”英國首相溫斯頓說。

“這是我見過拍攝中世紀戰場最真實的電影,沒有之一。”溫斯頓給了高評價。

高地勇士們裝備的確落後,可極高的戰鬥熱情,在華萊士的領導下居然打得正規的輕裝步兵節節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