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經典開場(第2/2頁)

“第一次銷售槍械,按照人類的習慣,是要給自己找理由。”國務卿本傑明預言式說了一句,他在沒有從政前,是做心理學行業,是前任總統父親特聘的心理咨詢師。

銀幕中,還真是本傑明說的那樣,尤瑞用自白對自己說,暴力是人類的天性,連最初的原始人遺骸的胸腔,都留著一個獸骨磨尖的箭頭。

“哦,不愧是船長,對於人心洞察很好。”預測到劇情的國務卿本傑明誇獎楚舜,也相當於是側面誇獎自己。

邏輯上說服自身,尤瑞想要把販賣槍械生意做大做強,這需要人手,最信任的人只有可能是家人,所以找到弟弟維塔利。

前面說過,維塔利也很迷惘,除了每天在廚房幫忙,就無所事事,但他性格和哥哥有本質區別,也是為後面的大劇情埋下伏筆。

維塔利在廚房門上貼上標示“內有惡犬”,飯店沒養狗,他是為警醒自己,要好好控制內心的惡犬,不能傷害他人。

尤瑞拿出一份報紙給維塔利,上面都是什麽什麽沖突又死了多少人的消息,尤瑞每天看報紙也就是關注這些搞事情的人,用的什麽槍。

“你要開槍店?”維塔利詢問。

“不,美國的槍店已經比麥當勞還多。”尤瑞回答。

主要不是美利堅競爭壓力大,主要是即便幫派每天都火並,可也消耗不了多少槍支,利潤不夠,所以想要做大做強的尤瑞另有想法。

弟弟維塔利的態度是拒絕,甚至說就算無所事事也比做這一行好,可最後還是被尤瑞兄弟手足親情給說服,同意加入。

1983年柏林武器展,八十年代初冷戰還未結束,所以國與國之間的軍火交易盛行,而交易會上武器、坦克、戰鬥機、導彈,都被擺上台面,好像超市的零食供人挑選。

還有很多大人物也在場,尤瑞和弟弟維塔斯也去了,此行目的是結識大人物席米恩·懷斯,是安哥拉、莫桑比克等非洲國家的代言人,代為購買武器。

尤瑞還是找了關系,想和懷斯做生意,懷斯完全沒興趣,他告訴尤瑞,你的生意是小打小鬧。

說得更清楚一點,懷斯看不上尤瑞,評價主角是玩票。

弟弟維塔利對軍火事業追求真不大,而顯然對車模,哦不對是賣坦克的模特性趣更大。

沒有和懷斯搭上關系,尤瑞只能看新聞,找小範圍國家沖突入手,終於他找到機會。

在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在法美等多國介入下,以色列扛不住,可以色列走後,黎巴嫩不僅沒有恢復局面,反而成為泥沼。

1984年黎巴嫩民族聯合政府成立,為了爭奪權利,爆發內戰,尤瑞評價是自殺式爆炸,為他帶來生意。

美利堅的和平介入撤軍後,在黎巴嫩留下大量武器,幾乎是九成新。這是美軍傳統,而不帶走武器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它們帶走的運費,比回去買新的還貴。

所以尤瑞很聰明地賄賂美軍軍官,獲得授權處理這些遺留的武器,然後按照公斤賣給黎巴嫩內多股勢力,都不用運走,這些人會自己開車來,在倉庫就把錢賺了。

剛賣完槍,在倉庫幾百米的地方,轉眼就看到黎巴嫩用槍械在槍斃俘虜,有老人有小孩有女人,維塔利見此狀況拔槍想要沖上去救人。

尤瑞制止弟弟的沖動,他形容賣槍像賣吸塵器,談價格、選產品然後確定訂單,簡而言之只賣槍,用槍殺誰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接下來的時間,尤瑞更是將這種風格發揚光大,不在乎什麽立場,也不在乎政治立場,只要給錢他都賣,哪怕是恐怖組織。

當然他不會和拉燈做生意,因為這貨業內口碑不行,總是給空頭支票。

幾年時間內,世界十大戰區有八個都在用他的武器,接下來出現一個很經典的鏡頭。

鏡頭定格在一個瞄準敵人,不停扣槍的士兵,然後持續聽槍械噠噠噠的聲音,影院觀眾都有些迷惑了,沒懂這定格鏡頭是要表現什麽。

持續十秒左右,若不是導演是楚舜,觀眾都要懷疑,是不是水鏡頭。

可下一秒,槍聲逐漸變形,變得更清脆,再然後槍聲變成收銀台收款的提示音。

沒有錯,對尤瑞來說,打出的每一顆子彈,都是小錢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