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再也不來(第3/4頁)

楚舜回答也中規中矩:“新片參加柏林電影節,電影展結束後會和全球觀眾見面”、“捐款初衷,簡簡單單做個好人吧,在生活中做個好人其實很容易,也不需要捐很多錢,我們可以定個小目標,看見路邊有垃圾隨手扔到垃圾桶。”

今年春節聯歡晚會,比上一屆要更好,在比爛時代,沒有很大的吐槽點,是有功勞。

現場看表演是有中式點心,要知道春晚四個多小時,從下午就過來排練,觀眾和絕大多數表演嘉賓都是沒吃晚飯,只能化妝以及候場時吃點東西墊吧墊吧。

否則看春晚花絮采訪,你以為為什麽很多演員結束後第一時間是吃碗面,餓啊。

渡過春晚,沒過幾天就是柏林電影節。

若說威尼斯電影節是被金主爸爸積家,那麽柏林電影節是屬於自力更生類型,在二十一世紀初就設立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將電影展進行系統性的商業化,反正是要掙小錢錢。

仔細想想,作為大尺度聚集地也的確是從新世紀後影響力開始逐年下滑,以往的金熊獎作品是《陌生男人》、《一點愛意》、《幹旱的夏天》、《表兄弟》等,隨便說說“一點愛意”,兩個普通人維克和英格麗的愛情,女方意外懷孕兩人奉子成婚,但沒有房屋的兩位新人只能和嶽母住一起,可嶽母什麽事都要管,和女婿子安有矛盾,再然後英格麗跌倒流產,傷心之下拒絕和維克同房。某一次情緒煩躁醉酒的維克,又被英格麗拒之門外,維克心生怒意敲開嶽母的門……

如果不談藝術,很多帶顏色的影片,裏面的劇情是藝術家玩爛的梗。

言歸正傳網上有人把三大電影節做了一個總結,噱頭拍賣行,政治管教所以及先鋒茶話會,分別歐洲三大對應什麽自行對號入座,評價雖有失偏頗,可也不得不承認網友真有才。

也不知道楚舜算不算好了傷疤忘了疼,要知他參加過兩次柏林電影節,還有一次作為柏林電影節評委會主席,雖然都是十幾年前,可三次都因為走紅毯感冒。

當時楚舜先生就說:“太冷了,如果沒有意外,我不會再參加柏林電影節!”

現在楚舜猶如七夕節的單身狗,瑟瑟發抖,二月的柏林寒風凜冽,白天最高才四度,晚上會達到零下,就美麗凍人。

“再獲得一次金熊獎,邀請我我也不會再來,沒注意今年有沒有強勁的對手,聞香識女人也不知能不能擒熊。”即便衣著厚實,也感覺冷,楚舜覺得自己在電影節展覽的十日不會出門,年紀大了不抗凍。

“想當初我也是零下洗冷水澡的男人。”今日的開幕式,楚舜窩在房間裏,想著紅毯上女星們還露肩露背晚禮服,光想想都打寒顫。

不知道會不會起雞皮疙瘩,楚舜受不了這委屈,即便男性正裝稍微厚些。

楚舜看著有關電影節新聞以及組委會發布的藍皮書,後者是介紹入選主競賽單元的所有影片和導演資料,遊客也可以購買,二十歐元一本。

[尼薩薩·波羅重回柏林]、[野京極川會成為柏林電影節的大贏家嗎?]、[船長再現]、[柏林電影節售出六萬張門票,創造記錄]……

柏林電影節最大優勢,是龐大的觀影人次,作為人流量最大的電影節,沒有之一,十天時間展映能夠創造數百萬的觀影人次。

不是因為電影宮大,而是柏林電影節並非在電影宮才能看到參賽影片,在展映期間周圍一圈院線都會配合。

“過幾天再出去看看。”楚舜心中決定。

楚舜窩在酒店的幾天,有艾梅麗找來,她是品牌代言人,作為代言人在柏林的吃住行是最好的,因為是品牌方買單。相比官方邀請嘉賓,影評人、著名導演、片商又或者電影學者,“面子”的有,可沒有裏子,這方面電影節組委會稍嫌小氣。

展覽要結束時,楚舜才裹著厚厚的衣物外出,只看了電影節開幕電影。

《首次死亡》是弑父題材,一聽這題材就是柏林電影節青睞的,具體內容是超現實主義,楚舜都看不懂,主角坦塔羅斯到底是瘋癲了在臆想中殺父,還是現實殺父後瘋癲了。

電影意向超過劇情,台詞多次提到“他想讓我自己吃掉自己的心臟”,還有坦塔羅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宙斯之子,為測試眾神是否有預知能力,把自己兒子殺死,以此為食材烹飪成一桌菜肴。

在以人肉試人,中西方神話似乎有默契,當年紂王也是用伯邑考血肉試姬昌。

“如果以影評人的角度,這部電影內涵很深,埋藏很多伏筆,甚至再觀看兩遍都不一定弄得明白,是好電影。”

楚舜給出比較公正的評價:“可對普通觀眾很不友好,觀影門檻太高,難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