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籌備《怦然心動》(第3/3頁)

道具組的其他組員,也大都是跟著楚舜拍過很多次的,彼此十分熟悉,所以是另一種程度的老帶新。

楚舜劇組的道具工作相當簡單愜意,導演說怎麽安排道具就怎麽安排,他們理解的隨電影,是隨導演的思路,導演怎麽說,他們就怎麽做,不需要自己的想法,安心當工具人。

《怦然心動》這種青春劇,對道具要求不大,籌備布置進展順利,幾天後即將竣工,唯一的問題是電影中那棵貫穿始終的梧桐樹。

作為劇中很重要的道具樹,陸溫拍攝了周圍取景範圍內所有梧桐樹,讓楚舜挑選。

“太矮了。”

“這個不行,沒有那種感覺。”

“形態不行,太瘦。”

“這棵也不行。”

楚舜一張張翻著梧桐樹照片連連搖頭,沒有合適的。

陸溫也沒氣餒,當天下午,在網絡上找了各式各樣的梧桐樹照片,共有三十多張,編好號發給導演,看完後挑出一張。

“七號梧桐樹是最接近我想要的效果,高度和整體的形態都好,但樹杈分支太高,褒曼坐在上面會顯得怪異。”

陸溫聽了楚舜的要求,接過照片,對於精益求精的導演要求,有心理準備開始做基礎分析。

要找的梧桐樹是法國梧桐,從大小來看,二十到五十年的樹齡,樹冠要大形態優美,第一個分叉比較低,擡腳就能踩上去的那種。

法國梧桐傳入中國已經有近百年了,一般作為行道樹栽種培育,培育技術十分成熟,要找年份足形態好高度夠的不難。

陸溫喃喃自語:“第一個分叉只有一米左右的,真不好找啊。”

他查了一通資料,得知作為行道樹培育,法國梧桐一般采用自然開心型的整形方式,典型的“三股六叉十二枝”的冠形,主幹分枝高度要求不妨礙行人和車輛的通過,一般分叉在2.5-3米處,和要求的1米左右不符合。

當然也有少數人家散養完全不剪支的,但樹木想要形態好必須要剪枝,這種散養的法國梧桐,形態上又達不到要求。

思來想去,陸溫還請教了農業專業畢業的好友,綜合當前狀況,制定了兩個方案。

翌日,陸溫找到正在監督學校布景的導演。

陸溫向楚舜建議:“如果要求總體形態可以的話,道具組或許可以在主幹一米處嫁接一個分叉,樹皮接縫處處理好,可以看起來可以和真的樹一樣,我這有幾張。”

楚舜直接搖頭,連看都沒看,這方面稍微獨裁了些。

他道:“嫁接的枝杈不是一棵樹的,樹皮和葉片的形態多少有些區別,鏡頭美感太差。”

方案被拒絕了,陸溫並不意外,他還準備了PLAN B。

“楚導您說的那種形態,有點類似於歐式庭院樹的剪法,不剪第一個枝杈,但剪去枝杈上的側芽,樹木長大後大概就是這種形態。我想去歐洲可以找到您要求的樹,但如果運輸過來栽種的話,時間比較長,費用會比較高……”

“是要歐式庭院習慣的剪枝方法。”

楚舜拍板:“美利堅沒有的話,就去歐洲找一找,給你批雙倍的經費,運兩棵回來,一棵備用。”

陸溫點頭:“我馬上去。”

楚舜決定的事兒,不需要思考,照做就行,陸溫安排好道具組的工作,趕回家收拾東西定機票。

路上,忍不住在心中盤算一番。

幾十年樹齡的樹,直接買來就得有五位數乃至六位數不便宜,漂洋過海的運輸費用,還要保證樹木成活,費用能再添個零……

只這兩棵樹的價格,幾乎已經比整部電影道具費用的總和還多。

陸溫不禁在心中感嘆。

“不虧是校長,道具無限制砸錢,稍微不滿意都不要,憑這種的態度——自己當制片真好!”

和他這種莫得追求的工具人就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