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一只鞋(第2/3頁)

余崗覺得楚舜的安排真是滴水不漏,他是國內電影三大刊之一世界電影主編,主要研究領域是電影宣發與電影成本控制。

序幕以及背景講解結束,片名以及主要演職人員表出現,然後進入正片,從抗美援朝下來的馮石,上級告訴他,決定讓他去搞原子彈。

馮石一臉懵,“我不會啊。”

“我會嗎?”上級反問,並道:“美國佬會,蘇聯老大哥也會,可是他們不會白白送給你。”

軍令如山,於是乎馮石前去報到,部隊乘坐火車往目的地集結。

是高度機密行動,任何信息都不能透露,口口相傳“往後傳,不準問幹什麽,不準問到哪裏去”,浩浩蕩蕩一大堆人,口音天南地北,可口令一直往下傳,也沒有出錯,子弟軍們從什麽地方調來不重要,從參加任務時,連部隊番號都是隱藏的。

影片有個細節,軍隊並非“一”字行軍,而是“S”形行軍,看起來沒有走直線,更浪費時間。

但實際上,在開闊的地方的確都會如此行軍,一來不會被突如其來的側翼攻擊切斷,二來傳令員也可以更快地把命令下達到隊伍,能首尾兼顧。

光有吃苦耐勞的部隊也研究不出來蘑菇彈,所以還要有科學家提供理論知識的指導,作為國家高度機密,需要對科學家們的身份進行審核。

金色大廳的觀眾們都知道,為什麽要如此做,如果讓美利堅知道華夏自己研究原子彈,肯定會想盡一切方法破壞。

在篩查成份時,從美利堅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博士陸光達,身份有疑問。

因為陸光達的嶽父長期和美利堅軍方有生意上的往來。

陸光達對妻子家庭進行解釋,妻子王茹慧和他是在麻省理工認識,是小了三屆的學妹,其父母48年就離婚,妻子一直跟著母親生活。

即便如此,妻子王茹慧依舊被排除在機密之外,也是這時,上級詢問了一個問題:“你願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

沒有播放出陸光達的選擇,鏡頭通過辦公室桌上花瓶勾勒的漂亮圖案,轉到敦煌莫高窟。

馮石作為先鋒部隊考察地形,不住地念叨:翩翩舞翩翩,年年復年年。千古飛天夢,何日上九天。

前面有個伏筆,開篇馮石在看美利堅把原子彈投入島國,島國宣布無條件投降。

是一件好事,可原子彈爆發出來巨大的威力讓馮石眉宇間有憂慮,因為他國掌握如此龐大的武器,是禍害。

根據蘇聯專家的意見,打算將核實驗基地定在莫高窟附近,但馮石認為,如果在敦煌進行核實驗,就必須遷走周遭居民,也可能會損壞珍貴文物。

最重要的是,馮石認為,蘇聯專家選定的地方“太小”。

翻譯人員都愣了,這世界上沒有多少國家能嫌棄蘇聯制訂的方案小,在馮石要求下,如實翻譯給了蘇聯專家。

蘇聯專家在聽後,很不滿地表示“我們有氫彈就足夠,完全可以保護你們,你們沒有必要造千萬噸級的”。

馮石表示,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哪怕蘇聯選址專家明天就撤離,馮石也堅持自己的判斷。

在面對重重困難,依舊有如此決心,老一輩魄力太大,大廳中的觀眾中們聚精會神。

馮石決定繼續往西,去新省的羅布泊,他的理由很簡單,羅布泊北部是天山博格達峰,南部阿爾金山,東部又是土山和丘陵,往南更是一望無際的沙漠,方圓四百公裏沒有人煙,平均海拔五千米往上。

好處也是壞處,這就意味著難以紮根,和尋找到合適的地點。

作為無人區,羅布泊黃沙土丘,沒有公路,不可能有汽車,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駱駝,可駱駝要馱工具。

只能白天徒步行軍,晚上就在黃沙上休息,從側面遠景的視角,前進有序的部隊,似一道圍繞在山丘的屏障。

蘇聯專家在撤走時,把羅布泊形容成為“死亡之海”。

沒有辜負這名字,出去尋找水的士兵回來報告,沒有找到水。不僅如此,死亡之海也散發出他的惡意,掀起漫天風沙。

在風沙中,前路都不清,只能通過指南針辨識方向,大風沙之下,連駱駝都走散了。

地球上馮石的表演者,是老戲骨李雪健老師,在接受采訪時,他曾說過,拍攝時太圓潤,如果再瘦二十斤會更好。

什麽是好演員,好演員就是你能想象,馮石,和98版水滸傳的宋江,少帥中的張作霖是一個演員嗎?

楚舜對秦玉安的要求,也就是李雪健老師瘦下二十斤後的大概身型,除此之外,在拍攝這場戲時,演員們都是從軍營待大半年來的,皮膚顏色是很符合劇情的。

還有嘴皮沒喝水的幹裂,以及強大的風沙呼呼聲,楚舜在拍攝這場戲時,征求了演員意見後,用極其真實的方法,租用十七台大型鼓風機,硬生生現場人為制造一場小範圍沙塵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