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奧斯卡大辯論(第2/2頁)

“奧斯卡金像獎一直以來都稱呼自己為世界級的獎項,但現在看來這個稱呼是自吹自擂,遮羞布被楚舜先生掀開,來自當代第一導演楚舜的質疑,是奧斯卡金像獎,還是[奧斯卡美利堅政治獎]。”——德國媒體

德國是典型的看熱鬧不嫌事大,已遣記者去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辦公地采訪。

說起來,歐美稱楚舜為當代第一導演,不會有反對意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藝術行業要拿個榜首,得讓絕大部分觀眾同意。

歐洲國家要麽中立,要麽支持楚舜,至於美利堅本國媒體——

《奧斯卡失去“公平”了嗎?》、《楚舜導演放棄奧斯卡》、《奧斯卡再次陷入危機》……

沒說的,美利堅人自己人踩自己人,比外人更狠,《華爾街日報》本來報道金融的報刊,也在副刊上對這件事進行評價,做出個小調查,10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獲獎電影《魔法遊戲》,和海邊的曼徹斯特展開投票,“你更喜歡的選擇”,百分之八十九參與調查民眾都選擇海邊曼徹斯特,剩下百分之三並不關注兩部電影。

民調是言論自由的美利堅最常見的套路,做任何事都可以民調,華爾街日報典型的火上澆油。

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公關部門應對公信力問題,很有經驗,質疑奧斯卡的多了,基本每年都來一次。

公關部門有三扳手,一斧頭是裝死,只要評委會自始至終不回復,鬧不起來。

實在鬧起來,就用第二斧,花錢把事情平息下來,讓媒體別再鬧。最終手段,找圈內權威人士站台。

學過公關的人應該都知道,公關第一要素永遠不是承認錯誤,而是止損。

道歉只是止損的方法之一,況且奧斯卡作為電影四大獎項,為什麽要跟導演道歉。

奧斯卡院長梅基林看《好萊塢記者報道》,臉色難看,他詢問秘書,106屆奧斯卡評委會主席是誰。

秘書說了一個名字,梅基林沉思,是演員老錢的代表,老錢是美利堅一類人群的稱呼。

“讓公關部門立刻把這件事壓下來。”梅基林看著報紙裏楚舜的照片就來氣,一個華夏人是怎麽敢質疑全世界電影的最高殿堂?

梅基林今年也七十九歲高齡,以前是好萊塢著名攝影和導演,擔任六年院長的他,在洛杉磯誰不客客氣氣叫一聲先生?

他感覺楚舜這話是對他說的,所以氣得降血壓的藥都多吃兩顆。

說真的,梅基林自我感覺太良好,楚舜這貨都不一定知道現任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院長是誰。

有Boss監督,公關部門也使出吃奶的勁,第一斧鐵定不行,火燒屁股了再不發申明就晚了,第二斧砸錢把推特,以及紙媒的報道全部壓下。

奧斯卡在好萊塢勢力也算是根深蒂固,低於明星和導演,如果以後還想被奧斯卡提名,此事上就別瞎逼逼。

面對傳媒集團,面子+錢的組合還是有用。

那麽光有面子行不行?想屁吃。

緊急公關一番操作,真是有用,至少沒有掀起什麽風浪,好似華夏半壁明星的動靜。

最終一把板斧,找來“權威”人士。

很難找,楚舜作為當代第一導演,還在拍戲的沒什麽人能打,即便找前輩——楚舜都尼瑪快成為歷史第一了,什麽古神都壓不住,舊神拿什麽打?

“為什麽偏偏是楚舜?”公關部門的負責人相當胃疼。

終了還是找到比較合適的一位,八十七歲著名導演塔文,獲得一個金熊獎,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在五年前被授予奧斯卡終生成就獎,最出名的當時,是歐洲最喜歡的好萊塢導演之一。

“電影一開始和藝術並不沾邊,但一位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們,讓電影有了藝術,印象派代表作《狂熱》、抽象派代表作《機器的舞蹈》、純電影代表作《第927號唱片》、超現實主義代表電影《一條安達魯狗》、新浪潮代表作《四百下》等等。”

“都是電影藝術的奠基,所以藝術的高低,從來都沒有一個準確答案。”

“楚舜導演是自有電影以來最傑出的導演,可判定藝術不應該只有一種方法,《海邊的曼徹斯特》的確優秀,但我覺得《魔法遊戲》也優秀。”

塔文沒有直接說奧斯卡的事,可話語很明顯是為奧斯卡開脫。

塔文的輩分,以及人脈在那裏,再加上他對於楚舜也是誇獎,總體來說是轉移話題,偷換概念。

電影作為藝術是有很多欣賞方向,可兩部作品的優劣還是可以有明顯比對。

當然塔文都說“我覺得魔法遊戲也優秀”,基本上都不好直面嗆聲。

一般明星不會,可不包括瑞亞,這貨腦回路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