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票房起飛(第2/4頁)

還有一部分吃瓜群眾感到好奇,一部電影為什麽就引發了這麽激烈的討論了,所以不感興趣的有了些興趣。

迪士尼影業比伯很開心,看著近兩日的票房,《海邊的曼徹斯特》二日和三日票房分別3146萬和3209萬,看趨勢首周就能破億。

相比之下,已在好萊塢上映半月的《貓頭鷹王》,票房被擠壓到每天只有一百多萬。

不是每部電影都可以全球同步上映,宣發公司的能力和電影本身質量,《貓頭鷹王》就是在本土上映半個月後,才在華夏上映,中影安排的日期,有什麽不妥?

比伯喃喃自語:“如果不是知道艾比利的性格,我還真以為是炒作。”

“每部電影都能有200%以上的利潤,真是讓人瘋狂的投資回報。”比伯在想,楚舜的電影要是能全資拍攝該多好。

每年KPI也會上升,別覺得楚舜一年才拍攝一部電影能夠改變什麽,迪士尼去年整年營收才78億美金,請注意是營收,不是利潤。

每年多一兩億美金什麽公司都會眼紅,比伯可以分分鐘升職加薪,調到總公司,出任CEO。

“嘭嘭嘭——”

門外的敲門聲,比伯說了一句請進,是秘書有事匯報。

秘書道:“先生ABC電視台發來文件,初步答應我們提出的方案。”說著把文件遞給老板。

初步同意,潛台詞是沒什麽意外,且真能請來嘉賓,那是沒問題。

比伯看著ABC電視台發來的初步合作文件,作為美利堅三大商業電視台之一,ABC實力還是很強,特別是制作綜藝的能力,連《交換妻子》都能制作,還有什麽綜藝不敢策劃?

“宣傳、企劃全部都沒問題,現在項目啟動要克服——。”比伯欲言又止。

透個底,是迪士尼影業和ABC電視台準備聯手打造“超級新星”節目,和傳統唱歌跳舞不同,新星要挑選有潛力,或者被埋沒的演員。

與國內《演員請就位》大差不差,也不知道迪士尼會不會買版權。

迪士尼影業和ABC野心很大,想打造國際化節目,全球演員同台競技,最後選出“新星”。

之所以有這個企劃案,也是電影圈的蛋糕越來越大,對於好電影好演員的追求也越來越大,再加上ABC調查結果顯示很有搞頭。

全球化的綜藝節目最需要“號召力”,否則人家國外經紀公司也不會把藝人送來。

需要鎮得住廠子的人,除此之外花費較多宣發以及籌備費用,最好的人選“楚舜”、“茲勃”、“唐納森”三人,可比伯邀請這三位都沒信心。

比伯是看著唐納森的電影長大,三人中更偏向唐納森,可即便如此也知道第一目標是楚舜,話題性更大,唐納森是上個時代導演圈的傳奇了。

“所以要不要給出一個楚舜導演都難以拒絕的價格。”比伯陷入思考,這麽大的事,哪怕他是CEO,也需要在董事會上通過,還要跟ABC商討。

即使ABC電視台最大股東是華特迪士尼,可迪士尼影業只是華特迪士尼的分公司,內部利益糾葛可比外部復雜得多。

說到ABC電視台,作為追逐熱點小能手,他們的一档脫口秀節目《艾克米克不說謊》邀請來艾比利,好好蹭一蹭熱度。

也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美利堅脫口秀,所以這一期《艾克米克不說謊》不完整地描寫,挑選億點點片段來說。

“剛才艾比利先生說《海邊的曼徹斯特》,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電影,但艾比利先生的偶像不是H國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嗎?”米克詢問。

元地星的H國可比地球的H國厲害得多,人家不但把華夏的東西申遺,還研究出西部牛仔文化,是H國彭帶文化的變種,什麽牛仔之父歐文·斯威特都只是把H國名著《沈清傳》,一些劇情改成了《弗吉尼亞人》。

好家夥,當時H國專家的言論,把美利堅氣得夠嗆,都知道美利堅本來能拿得出手的文化現象就沒幾個,還要搶,所以說基頓是H國的一個嘲笑梗。

艾比利道:“基頓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我會成為演員就是受了他的影響,但《海邊的曼徹斯特》讓我想明白了很多,兩者沒有沖突。”

艾克冷不丁問道:“楚舜導演和唐納森導演你更喜歡哪一位?”

“在華夏網絡上,有一個詞語特別適合回答主持人的問題。”艾比利道:“會送命的題目。”

之前說過唐納森相當於元地星的斯皮爾伯格,一位厲害的導演,並不單單只是導演,唐納森還是演員公會都榮譽副會長。

艾比利私下其實並不喜歡開玩笑,他道:“唐納森先生的偉大,從影五十余年,為我們帶來太多歡樂和記憶,楚舜先生,是純粹,真的很純粹的天才,他區別於其他任何導演。”